静安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年级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015.1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考生注意:1.答卷前,务必用圆珠笔或钢笔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用铅笔答题或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图1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大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3题。1.图中曲线中A.①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A.阴雨绵绵 B.晴朗少云 C.风急浪高 D.台风肆虐图2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6.图中四地:A.①云量B.②风速C.D.④气压高.地的可能为A.B.C.D.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3),回答8~9题。8.图中气压带代表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赤道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D.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10. 山顶A与C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450米 B. 570米 C.780米 D.860米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875米图5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12. 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③④②①13. 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图5B. 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C. 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D. 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题.图中表示我国区和区分界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某区域图,回答题18.影响①地年平均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地形 B.洋流C.沙漠 D.纬度.是A.B.C.D.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题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1991 年与1951 年相比,该地区A.60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B.40?60 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C.20?40 岁人口比重下降 D.0?5 岁人口比重上升23.2031 年该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是A.少儿人口比重大 B.老龄人口比重大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D.男女人口数相等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图12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24题。24.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② C.③ D.④图1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25~26题。25.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6.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 棉花纺织 B. 甘蔗制糖 C. 葡萄酿造 D. 大豆加工27.甲、乙两图表示甲、乙两城市工业用地分布如果合理,两地盛行风最有可能是A. 甲城东南风和西北风,乙城东风B. 甲城西南风和东北风,乙城西风C. 甲城东南风和东北风,乙城东南风D. 甲城西南风和西北风,乙城东北风28. 甲、乙两城市所在的国家最有可能分别是A. 日本和泰国B. 新加坡和澳大利亚C. 美国和中国D. 印度和英国. 图示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分布状况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 资源丰富 B. 海运便利C. 科技发达 D. 地价便宜. 崇明岛作为生态绿岛宜建设成为上海的A.粮食生产基地B.蔬菜供应基地C.石油化工基地D.劳务输出基地0分)(一)读下图(图中数据表示年等降水量,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概括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2)说出A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生产最突出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以及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特点。(4分)(3)甲地是美国蔬菜、水果、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结合表中该地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4分)14710年平均气温(℃)18.719.724.123.619日照:325天降水量 (mm)61.018.30.38.6319雨日:35天(二)2015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巴西利亚等12座城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巴西地理简图图14巴西地理简图材料二:巴西东南沿海气温和降水情况(1)巴西当地时间(西三区)6月12日17:00,世界杯揭幕战将在圣保罗进行,此时北京时间为何时?(写出日期和时刻)。(2分)()6月12日至7月13日世界杯足球赛该国(分)结合材料,试评价巴西钢铁工业中心形成条件。? 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什么地区?原因有哪些?(3分)(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2分)(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6分)(四)江苏地域范围虽小,但内部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图17为江苏地形图,图18为江苏省部分城市与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1)大体上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简述江苏在气候、水文方面的南北差异(4分)2)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试分析其原因。(3分)3)为了促进江苏经济的均衡发展,目前苏南产业正在向苏北地区转移。简述苏北地区承接这种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带来的影响。(5分)4)钓鱼岛附近海域是我国台、浙、闽渔民的传统捕捞作业区。简述钓鱼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BAABBBADBDCCDC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BABBABADCBDDB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考生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一)(10分)?(1)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西北沿海降水较多。(2分)(2)高度发达商品化混合农业。土地平坦广阔,耕地面积广大;农业生产规模大;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达95%)。(每点1分计4分)(3)热量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分)(4分任4点)(二)(11分)(1)6月13日4:00(2分)(2)气温温和,降水少(注意:只答气温或只答降水不给分)(2分) (3)巴西东南部地处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气候适宜;河流较多水源充足;;距海较近海陆运输方便;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任答3点给3分) (4)有利条件:铁矿丰富(1分),海运便利(注意:答交通便利不给分)(1分) 不利条件:煤炭缺乏(1分),工业中心距离铁矿产地较远(1分)(三)(11分)(1)南方、原因有南方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耕地比例低、人均粮食占有量低(3分) (2)持续下降 (1分) 不断增长(1分) (3)城市化或工业化的推进占用部分耕地;(2分) 城郊农业的发展或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得粮食作物占地面积缩小;(2分) 河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分)(四)(12分)(1)气候:一月均温,南方>0℃,北方<0℃;年降水量,南方>80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343623.html
相关阅读: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