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临汾一中 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长治二中【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 14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25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26.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危机27.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8.思想家张申府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指出:我以为对这两个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实在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不够批判。在深入上,在广泛上,在批判上,今日的新启蒙运动都需要多进步。这反映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场新启蒙运动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B.对五四精神提出了疑问C.倡导民族自觉与自信 D.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29.2008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的代表团抵达台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会晤期间,观赏了101大楼楼梯入口处的一副对联:“江山有情,丙火恒丰乾坤会。陈谷无偶,云水复泰儒林谈。”这副对联表明 A.民间往来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B.民族主义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C.传统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纽带 D.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会谈的前提30.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31. 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B.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32.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33. 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经济发展也因各自不同的国情而跌宕起伏,下图中所描绘的这四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中,与中国相符的一条曲线应是34.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A.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B.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C.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D.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35.法理德?扎卡瑞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中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之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B.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的主导作用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3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8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4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工业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15分)【】阅读下列材料: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为什么被称为“新教的教皇”?(2分)加尔文为什么要迫害塞尔维特?(2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改革对宗教的态度。(4分)指出形成两国对宗教迥然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中对宗教政策所产生的影响。(3分)4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47.(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6分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对朝鲜问题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9分4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她(武则天)向高宗提出十二条建议:(1)劝农桑、薄赋徭;(2)给复三辅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馋口;(8)王公以降皆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高宗曾下诏实行……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所表“十二事”的特点及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如何看待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的不同评价。(5分)24—28 DBABC 29—33 CACBC 34-35 CD40. (25分)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6分)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分)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3分)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2分) 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2分) 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4分)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新酬;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4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45.(1)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成为政教合一政权的最高领袖。(2分)塞尔维特是人文主义科学家,反对加尔文教观点;加尔文教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2分)(2)态度:日本推行“神佛分离”、“废释毁佛”,以神道教为国教。中国改革中避免触动宗教。(4分)原因:佛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日本改革的进行。中国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均要求维护清朝统治,佛教对统治有利。(4分)(3)日本废释毁佛,解放了思想,但造成佛教文化严重破坏;中国不触动宗教,导致改革失败。(3分)46.答案:(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6分)(2)不对立。(1分)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在民族危亡之下提出的救国主张;都是为了推动社会变革,实现民主政治;都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8分)47.答案:(1)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展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353322.html
相关阅读:山西省山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