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弘文中学2015-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弘文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2、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其直接影响是A、促使分封制度瓦解 B、使封建王权得到强化C、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D、导致租佃经营土地的方式产生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A、唐朝前期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4、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5、我国古代商业活动取消地域和时间限制,最早开始于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6、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是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7、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镇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汉时期我国的瓷器制作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B、宋代的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五大名窑。C、景德镇到明代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烧制出多种彩瓷,珐琅彩。8、明朝绘制“鱼鳞图册”(右图)的目的在于A、促进手工业的发展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D、促进对外贸易9、清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从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0、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 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11、下列关于清朝推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含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关闭国门,封锁海关    B、禁止对外贸易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严厉打击外国的侵犯和沿海人民的反抗12、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欧洲人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C、罗盘针的使用 D、地圆学说在欧洲的流行13、迪亚士说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降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14、15世纪前后,如果一个人想去印度,他会跟随下列哪一位航海家所带领的船队A、哥伦布、达?伽马 B、麦哲伦、迪亚士C、迪亚士、达?伽马 D、麦哲伦、达?伽马15、“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16、艾菲尔铁塔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二战时期17、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媒介是A、炮舰 B、军队 C、物美价廉的商品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8、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② 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 带来环境污染 ④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9、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商品未能在中国畅销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少 B、英国工业产品价格过高C、中国人缺乏购买能力 D、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2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而产生C、不是手工生产而是机器生产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22、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于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2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的根本原因在于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制约 B、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C、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制约 D、军阀分裂割据,中国没有形成统一市场24、“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国民经济恢复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土地改革2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2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27、《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要是指 A、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决定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29、“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安徽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30、 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①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②20世纪20年代中期,企业每况愈下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企业重新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④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⑤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二、材料题31、 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 东西航海组织和任务对比表船队性质目的成员角色经费中国方式皇朝船队宣传国威官吏水手士兵工匠外交使团国库支付西洋方式私人船队探险、掠夺财富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殖民者、海盗股份、私人集资、王室支持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善新航路开辟的表格。 (2)为什么说欧洲人在 15-16 世纪开辟新航路是历史的必然 ?(3)中西航海采取不同方式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32、阅读以下材料(16分)材料一 1949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表项目全国总产量(亿吨)比历史最高产量下降(%)工业生产50农业生产25粮1.127钢15.883材料二 1949-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年份项目194919521957196519661967196819731975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223525342306221341474467国民收入(亿元)358589138715861487141523182503粮(亿吨)1.11.631.951.942.142.172.092.692.84钢(万吨)15.813.553.312231532109290425222390请回答:(1)据材料一提供的内容,说明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经济形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1965年同1957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而同期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的变化如何?为实现这一变化中央做了那些努力?(3)1966年到1968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4)1973~1975年我国经济有了较大回升,其原因又是什么?弘文中学2015年春季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历史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题号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题(31题24分,32题16分)31、 (1)结合所学知识完善新航路开辟的表格。(8分)新航路时间航海家(船队)支持国家欧洲从海洋达印度1488迪亚士欧洲到美洲西班牙环球航行1519-1522(2)为什么说欧洲人在 15-16 世纪开辟新航路是历史的必然 ?(12分)(3)中西航海采取不同方式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4分)32、(1)据材料一提供的内容,说明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经济形势?(2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河北省正定县弘文中学2015-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364059.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新田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教师命题比赛)历史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