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解读】
1.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 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专题讲解】
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由于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兴起,井田制崩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条。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改革图强,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士大夫崛起。第四,在思想化上,从“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反对暴政和任意刑杀,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采取启发式。“有教无类” 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 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孔子思想不能满足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的要求,未能受到重用。今天,孔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伦理道德上强调阶级调和、社会和人际关系和谐,如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依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推崇。
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孟子名轲,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荀子名况,著有《荀子》。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显学。
时代著作重要思想主张
孔子春秋
圣人整理六经;后人整理《伦语》。“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核心);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编撰化典籍(六经)。
孟子战国
亚圣《孟子》
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荀子战国
儒家学说集大成《荀子》
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施政主张“仁义”、“王道”;君民 “舟水关系”;性恶论 ;“人定胜天”。
思想比较 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
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仁政礼法并重
民本思想爱惜民力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和“节葬”。战国时期的显学,别其他学派吸收,战国后不被重视(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道家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在学、美学等方面建树颇丰,庄子的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互为表里,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孙膑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A.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①“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②“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B.做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①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继承。A.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人际关系,与时俱进,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异曲同工的。B.孔子思想中“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②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保守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例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在今天早已行不通了,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C.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①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入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儒学在中国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②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化品格,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③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的景仰。
(3)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
A.影响: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头。②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化的基本精神。
B.启示: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时期思想自由的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代儒学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二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边境不宁,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董仲舒把儒学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和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推动儒学。起用学儒者参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学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儒学取得独尊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3)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其“新”主要是指,在外佛教化与本土道教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所以称为“理学”。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宋代以,“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明中期,王守仁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三、宋明理学的含义及其影响
(1)宋明理学的含义:宋代出现新的儒学体系,即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使儒学面临严重挑战,儒学地位下降。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宋朝时期,儒、道、佛融合为新儒学——理学。北宋理学代表是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
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仁与万物俱生。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理气论”“心性说”。认为先有理后有气。还把伦理道德与理气论结合起。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也是天理的反映。“心性说”是认为人的性情都是善的,因此,人应该克制情感,用道德理性约束指导自己的行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把握“理”的办法是“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元朝曾将朱熹编著的《四书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继承下,从而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朝时期,理学发展为心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的心学理论:①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②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心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理论提出的背景: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王守仁等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以心学更新理学。内容:认为世界本是人心,“心即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相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②本质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③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④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不同点:①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②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3)宋明理学的影响:理学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是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理学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但是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产生消极影响。
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到批判的背景、原因。
(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的背景。经济因素: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阶级基础:工商市民阶层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三纲五常扼杀人性,人们要求挣脱思想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政治因素:统治者加强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极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是适应时代潮流的。
(2)四大思想家的思想及其评价。明末李贽的思想: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第二、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第三、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思想:
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A、君主批判思想的内容①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的危机,他们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B、具体表现:黄宗羲否定旧儒学的“君为臣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发展了民本思想;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C、影响:以顾、黄、王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和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心学空洞无物,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主张“经世致用”。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研究的学问不能空洞无物,要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王夫之还有较好的运动观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内容:①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现实问题。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②主张“工商皆本”。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B、影响: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泉。
到了近代,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重新抬出孔子,宣传变法的必要性。新化运动中,陈独秀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儒家化。化大革命中,儒家化再次被“革命”。
评价:明末清初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需要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政治、化思想以及国人的精神风貌等方面去考虑、探究)。
①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③思想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想的传播。缺乏思想化基础。
④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题型突破】
题型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例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显著变革引起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人才、思想、制度都会发生变化。
【答案】D
【方法技巧】考查对“百家争鸣”背景的理解。经济变革决定政治变革。
题型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例2】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符合汉武帝建立统一大汉帝国的要求,而且汉朝到汉武帝时国力日益强大。
【答案】D
【方法技巧】考察学生理解能力。既要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也要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涵。
题型3 宋明理学的含义及其影响
【例3】宋代理学的核心思想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 B.仁学思想
C.心性论思想 D.人心是万物的本
【名师点睛】考察学生对宋明理学核心思想的掌握。D为明朝心学的观点。
【答案】A
【方法技巧】比较宋代理学和明朝心学核心思想的区别。
题型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到批判的背景、原因
【例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在新的历史条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 )
A.经世致用思想 B.批判君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名师点睛】题目要求实用,能解决国计民生问题。A符合强调实用的意思,反对宋明理学的空洞。
【答案】A
【方法技巧】思想是社会经济背景的反映。关注国计民生正好反映了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的要求。
【高考真题精解精析】
【2011高考】
1.(2011年新标卷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析】: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从唐至清,数量增多,在全国
各地分布范围广泛,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综合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及其历史作用,正因为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思想及历史作用,故被清朝廷列为禁书。A项是宋明理学的主张;B项是李贽的思想;C项是南北朝以的思想融合趋势。
(2011年天津卷综历史3)长期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011年安徽卷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
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
【答案】:A
【解析】:区分朱熹和王守仁二人在“良知”主张上的不同。前者指圣贤书的道理;后者强调内心反省。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 B.继承华夏传统 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主要说明了明初重视儒学教育,而儒学教育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选B项;其余三项都强调制度,这不是儒学的主要功能,而是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调整问题。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发展的原因做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解析】:
(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是从黄宗羲的阶级属性及儒家思想传统角度而言,“新见”是指其民主启蒙思想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特定方法有两个: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即把他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用历史的方法即可以从时代需要及阶级利益角度评价。
(3)按材料三的观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应该既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也要受外思想启迪,二者共国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1)
(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集•与施愚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4)识记本上对顾炎武提倡的学风的表述及后人对顾炎武时代责任感的概括。
(2011年浙江省综38—(2))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答案】:
(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学和艺术
(一)选择题
(2011年安徽卷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林之气”
【答案】:A
(2011年重庆卷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答案】:A
(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答案】:D
【解析】: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作为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化繁荣,诗人较多,正好符合两宋的情况。
(2011年东卷基本能力23)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011年东卷基本能力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
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 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答案】:A
【解析】:A项中“南宋”是后人所称,不能是岳飞的自称;其余三项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
(2011年重庆卷综37—(1))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字狱。“避席畏闻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6分)
【2010高考】
1.(2010年广东卷)“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C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2.(2010年新标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A 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故答案为A。
3.(20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C 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宋明理学的知识。如下描述: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4.(2010年上海历史卷)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B 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故选B。
5.(2010年浙江卷)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6.(2010年浙江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A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7.(20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D 引大意是“公孙弘因为(精通)《春秋》一经,以一介平民的身份而升为三公的地位,被封为平津侯。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以此为风尚而激励自己。”此题的题眼是“《春秋》”。公孙弘因《春秋》这一儒家经典而获高位,而且起到了社会示范作用,这突出地表明儒学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8.(2010年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B 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9.(2010年江苏卷)“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解析】B “人人皆可以为圣”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故正确答案为B。
10.【2010年肇庆中小学质量评估第二次统一测试】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解析】A 题干的主题是环保问题,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而导致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认为“道”为万物之,无为而为,与题意相符;墨家主张“非攻”、“兼爱”、“尚同”等;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主要关注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关问题;法家主张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11.【2010年浙江宁波十校联考】2010年春节期间上映了史诗大片《孔子》。孔子是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孔子的思想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学习了解孔子与孔子的思想。当前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解析】D 注意题中要求:教育公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所遵循的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打破门第的限制。
12.【2010年宁波科综合模拟考试】“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大意是:(君主对于)贤人便选拔上使其处于高位,给他富贵,让他做官长;没有才能之人便免去职位,使之贫贱,让他做奴仆。反映了墨子的尚贤主张。
13.【2010年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天坛是明清皇帝用祭天、祈谷的地方,
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
所起的独特作用”。最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
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黄宗羲
【解析】C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他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
14.【2010年南师大附中学情分析样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加强中央集权 D.建立教育体系
【解析】C 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15.【2010年锦州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解析】C A项是隋唐时期的社会风气,B项在明朝时期较为流行。D项是明清时期对社会想象。只有C项符合两宋时期思想发展的状况,形成了一程朱理学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
16.【2010年北京海淀区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解析】C 理学强调的“理”是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理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故C项错误。
17.【2010年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材料二 西汉建国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的境地。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了一个大转变……
材料三 ……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
(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
(3)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五行学说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加强了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因素:历史发展的需要;巩固、维护统治的需要。
【2012高考押题】
1.隋唐时期创新许多制度,其中“免役收庸”的制度比较接近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解析】解答时首先明确“免役收庸”的含义,即可以以庸代役,从而使农民的生产时间比较有保证,对照选项的诸子百家,很明显是B项,因为孟子主张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两者极为相似,故选择B项。
【答案】B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因素主要有( )
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变化迅速的原因。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急剧变化,才引起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人才流动频繁,①②③项均属于社会变化的因素,因此选择B项。④的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因为礼崩乐坏是对的,但平等思想却不正确。
【答案】B
3.我国自古以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 )
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 ②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故①项正确;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开始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洋务派开始派遣留学生、进修生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开了中国教育直接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是中国人第一次的开明教育思想。所以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故选择A项。
【答案】A
4.下面四幅图片依次为:世界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和2005年国际孔子化节。从下述图片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正确的历史信息( )
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 ②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很大,全球华人祭孔,传承民族化 ③“三孔”的旅游资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④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德治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辨证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④项错误,我们对待传统化的态度应该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要弘扬、借鉴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答案】C
5.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孔子思想观点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
B.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反对政治制度改良
C.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产生了影响
D.孔子的办学思想对推动我国古代化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体现了对教材小字内容的关注。孔子在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的法。
【答案】B
6.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忆昨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与现在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制天命而用之”的意思是掌握自然规律,并且按其规律改造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选B项。
【答案】B
7.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墨子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它没有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兼爱”主张得民众的支持
B.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C.“非攻”主张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
D.私人办学在不断发展
【解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乱争雄,所以“非攻”主张只是小生产者的美好愿望,而不可能是各国的需要。
【答案】C
8.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B项是孟子的思想观点。
【答案】B
9.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解析】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态下,水利兴修、道路交通等大型公共工程设施的兴建均依赖于统一中央政权的力量。
【答案】C
10.下列哪项是孟子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
A.“为政以德” B.“节用而爱人” C.关心爱护百姓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解析】D是黄宗羲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答案】D
11.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民主思想家,其思想的进步因素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主要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近代社会”,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一是近代社会指资本主义社会逐步取代封建社会等,其到的标志是: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二是黄宗羲是思想家,因而必然强调其思想的影响,在这三个标志中,法制取代人治属于思想方面,所以本题选择B项。
【答案】B
12.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解析】首先由于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接受外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其余A、B、C三项皆是原因。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A项可排除。B项并不是导致民主思想产生的必然结果,而商品经济恰恰是民主思想产生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
点评:思想属于化的范畴,而一定的化又是一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决定社会政治的根本因素在于经济。因此,任何思想(思潮)的出现,其根本原因都只能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C
13.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
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的结论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
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万世之至论”
【解析】B、C、D分别是顾炎武、王夫之、李贽的思想。
【答案】A
14.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与唐甄相似的是( )
A.顾炎武 B.黄宗羲 C.王夫之 D.李贽
【解析】注意比较明清思想家的异同点。黄宗羲有两个主要思想: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提出“工商皆本”。题目考查的是他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答案】B
15.明清时期,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端丛生的根在于( )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了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社会贫富不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当时社会弊端丛生的根是封建专制衰弱带的种种弊端。
【答案】B
1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
C.批判君主专制 D.批判“农工商皆本”
【解析】D项内容应该是他们共同主张的内容。
【答案】D
17.下列内容中,属于黄宗羲在政治方面的主张的是( )
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主张物质第一性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政治观点。
【答案】A
18.下列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解放思想
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时的社会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D项的效果没有取得。
【答案】D
19.下列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 B.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C.产生的历史条相同 D.都有一定的进步性
【解析】两者都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具有进步性,反对暴政,但形成的历史条不同。
【答案】D
20.“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题中观点是反对迷信孔子。
【答案】C
21.某同学写关于民族气节方面的作,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考察学生对诸子百家名言思想的理解。
【答案】D
2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解析】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
【答案】D
2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解析】可用排除法,儒家的人生观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做英雄,道家的人生观是消极避世做隐士。
【答案】B
24.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解析】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
【答案】D
25.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后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③的观点不准确,有一些朝代宗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而获得广泛传播。
【答案】D
26.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至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
27.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挣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
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学作品中的片段,“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化中对“天”的敬意,这与
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解析】古代的“敬天”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答案】C
28.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
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
A.主张“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解析】考查学生对荀子思想内容的了解。
【答案】C
29.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
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得到严厉的惩罚,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解析】荀子认为性本恶,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能够由恶变善
【答案】A
30. 2010年12月第,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到东曲阜参观,并作了“温故知新”的题词。这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
A.中日化同根同
B.日本人民特别崇拜中华明
D.中国的儒家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C.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解析】本题紧密结合时事,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中日关系低潮之后,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开始了中日友好关系的新篇。
【答案】D
3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为客
【解析】必须知道“时代发展趋势”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样就可以选出。
【答案】C
32.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西方的启蒙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B.黄宗羲的思想对启蒙运动生产了巨大影响
C.黄宗羲的思想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带的必然结果
D.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而启蒙运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
【解析】考察中西方思想比较。中西方的新思想互相影响不大,AB排除。反封建专制思想的产生应该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C
33.下列哪项不属于李贽的思想( )
A.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 B.完全否定孔子
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肯定人正当的私欲
【解析】李贽批判孔子和儒家思想但不完全否定孔子。
【答案】B
34.下列对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错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早期的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化的背叛者
【解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应该是批判发展了儒家思想,如黄宗羲发展了民本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主张承担积极的历史责任。
【答案】D
35.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 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解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的要求,具有反君主专制和关注民生的历史进步性。
【答案】B
36.下列有关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理学与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B.理学由主观唯心向客观唯心演变并走向极端
C.早期启蒙思潮潜滋暗长
D.“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是指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
【解析】B项说法错误。理学是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
【答案】B
37.黄宗羲认为:“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 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解析】材料中黄宗羲鲜明地说出先有“治法”后才能“治人”,法治观点鲜明。
【答案】C
38.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与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批判
D.两者毫无关系
【解析】学生很容易把B、C两个混淆了。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是否定君主专制,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提出是为了使当时的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所以前者并非对后者的简单肯定。所以选C项更合适。
【答案】C
39. 18世纪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代表作《国富论》中阐明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重要性,以下与他的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工商皆本”的思想是重视资本主义工商业,把它放在首要位置,这是资产阶级的观点,同时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观点之一。
【答案】C
40.列材料:
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恒古恒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____(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扎》
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百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夕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惟恐其柞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3)材料四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
(4)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2)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秦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
(4)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
41.作为中国传统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思想曾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个东方大国,是历朝历代的治国方略,更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渊,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回答:(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思想核心什么?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后世称其为“亚圣”。简要指出他对儒家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⑤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4)请在上面有关“修身”或“齐家”的儒家名言中选取一至二条,从字面意思、完善自、我、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1)孔子;仁
(2)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他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性本善”。
(3)修身:( ④⑥⑦ ) 齐家:( ①⑧)
(4)评分说明(三个等级):字面意思的理解,自我完善角度的认识,和谐社会建设角度的认识;能够从
三个以上层面论述,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有概括性结论的。
42.17世纪到18世纪,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也碰到新的挑战,出现了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期西方正开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出现了新的思想。请比较分析他们思想内容、影响、原因。
【解析】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化。此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对比能力。
【答案】
西方中国
17-18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内容批判天主教,批判封建专制
提出民主政治方案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影响
进一步打破精神枷锁,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 解放了思想,启蒙了民主思想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专制加强,
自然科技走向落后
4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仰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泽地区开采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请回答下面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三黄宗羲和王夫之分别提出什么经济主张?与我国古代传统政策有何差异?
(2)分析他们的经济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积极意义。
【答案】(1)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应该“痛绝之”工商业中不切民用的有害因素。王夫之提出“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
(2)背景: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要求。积极意义: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令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岂不是天理?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熏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三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材料四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选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 西汉时期,董仲舒让儒学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评价这种变化。
(2)依据材料二 朱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 他是谁?如何看待孔子和儒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4)依据材料四 陈独秀如何对待“孔教”?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1)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思想。评价: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2)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3)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定“存天理、灭人欲”。原因: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人们追求发展商品经济,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
(4)陈独秀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孔教与共和水火不相容。
原因: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反对专制,追求民主共和的要求。
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解析】中国古代儒学的创立、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地位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3)影响:儒学的集体意识和自强不息精神推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韩国经济的发展。
(4)儒学是中华传统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类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明的
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46.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学术发展、化昌盛的时代。请回答:
(1)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化昌盛”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并从经济、政治和阶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在调整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3)概括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与孔子、孟子、荀子的基本思想内容是重点,学生应该重点加以掌握。
【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
原因:①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②政治:分封制瓦解,新制度尚未建立。③阶
级结构:出现地主阶级和农民、小手工业者等不同社会阶层。
(2)孔子:仁、礼;孟子:仁政。
(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39420.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