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13套历史试题及答案和解释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标全国卷)
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 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解析】关键信息: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的原因是“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田宅逾制”,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正确;“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B项无从反映;题干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答案】C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项正确;ABC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答案】D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 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项正确;ACD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B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 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考点】宋明理学——心学
【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D项正确;ABC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答案】D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项题干都无从反映。
【答案】B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B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D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
【答案】C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 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考点】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抽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A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从时间信息上看,AB项与题干的历史阶段特征不符,排除,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
【答案】C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 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探索
【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50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运动,这是错误的探索,带严重的后果,因此,D项正确;ABC都与史实不符。
【答案】D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分析,南方谈话带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 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考点】古罗马法
【解析】题干反映依据《十二铜表法》规定致使原告正当利益没得到法律的保护,说明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项正确;AC与史实不符,D项容易错误,原因在于题干材料的表象认识。
【答案】B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 映出在

图5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考点】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解析】从图中可知,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40137.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