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Word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5学年高三第次六校联考 (201.3)历 史 试 卷.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A.等级B.道德 C.习俗D.祭祀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联姻国3.《史记》与《资治通鉴》都可能记载的是A.赤壁之战 B.楚汉战争 C.周公礼乐制度 D.靖康之变4.右图所示为壁画《雅典学院》,它反映了哪个时代的思想和艺术的特征?A.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B.欧洲中世纪.古代希腊古典时代  D.罗马共和国时期5.一位先驱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学者称他为“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位‘世界公民’”。他指的是A.孔子 B.苏格拉底 C.利玛窦 D.徐光启6.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右图)。这些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8.清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①秦②东汉③唐④北宋A.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10.“虽非最古老的,却是最长命、延绵不断的人类文明仅存硕果”的文明是A.埃及文明 B.两河文明 C.中华文明 D.印度文明11.下列成就出现在雅典“古典时代”的有①伯里克利改革②帕特农神庙建造③ 希罗多德撰写《历史》 ④柏拉图撰写《理想国》⑤《荷马史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12.历史上有这样一座城市,以奥斯曼建筑而著称,还有罗马甚至古希腊风格的建筑;众多的清真寺与许多古老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并立。这一座城市是A.罗马 B.雅典 C.伊斯坦布尔 D.巴黎13.右图为清末某一时期的通商口岸分布图(黑色区域代表通商口岸),这一状况应是哪一条约的产物?A. B.《天津条约》C.D.《辛丑条约》14.1791年12月21日,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给一位思想家树立雕像并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这位思想家是A.洛克 B.孟德斯鸠 C.霍布斯 D.卢梭15.拿破仑晚年曾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这指的是A.《法国民法典》 B.远征俄国 C.拿破仑帝国 D.奥斯特里茨战役16.19世纪上半期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这样赞扬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让俄罗斯腾空而起”。这位人物是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尼古拉二世 D、斯大林17.1898年英国首相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牵涉到遍布全球的市场和领土问题”。对此英国采取的主要手段是:A.资本输出加强垄断 B.自由竞争商品输出C.提供技术推销机器 D.宣传宗教精神控制18.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19.右图为1918年初苏俄发行的宣传画,题为《列宁同志清扫地球的垃圾》。其寓意是A.苏俄大力倡导爱国卫生运动 B.苏俄大力倡导环境保护 C.苏俄正在进行灾后重建 D.苏俄正在废除旧制度建设新社会20.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 太平军和洋务派 B. 洋务派和维新派 C. 维新派和革命派 D. 义和团和同盟会21.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地方曾经为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是A.上海、 延安 B.上海、广州 C. 广州、延安 D.南京、西安22.右图是一份中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对工人进行启蒙宣传的杂志《劳动音》,她创办于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后 D.?北伐战争中23.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联合国宪章》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4.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北以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5.右图为《共同纲领》的文件,涉及的内容有:A.规定了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C.规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基本政策D.规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26.照片(左)是历史的记录。该照片摄于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7.右图为一张某学生保存的毕业证书。当时他在学校最有可能参加的活动是A.与外国留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B.参加土地改革C.参加红卫兵运动 D.参加“三大改造”28. 2004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印度总统说:50年前中印两国共同倡导,做出了“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创举”是A.提出“求同存异”一方针 B.发起建立七十七国集团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签署《京都议定书》29.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30.欧债危机中濒临“国家破产”的冰岛一笔“救命钱”为期两年的21亿美元紧急贷款按,冰岛是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提出金融援助请求的以下每小题3分 ,共15题,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请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请根据下面一组历史图片的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主题A.中华文化与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双向交流B.中国文化对周边地区和国家具有向心力C.中国唐朝重视与东邻日本、朝鲜的关系D.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儒家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32.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B.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是地理环境制约的结果C.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理环境与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33.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最准确的理解是?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比较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制约关系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4.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 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你认为其原因是 ①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歧视的意味 ②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对付英国 ③它指责英王犯下了侵犯人权的罪行 ④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35.人们一提到中国,往往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往往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A.是这个国家最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B.是国家历史文化的元素符号C.是古代建筑成就的代表 D.寄托了民族的情感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雅典民主政治(10分) 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时,民主政体的优越也就得到确认。——伯里克利的演说?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进步作用社会观念导向37.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与繁荣。(12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任其所耕,不限多少。——《通典.食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3分)(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3)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的特点(2分)(4)唐朝前期的兴盛,就制度、人才的作用而言,史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制度和人才相得益彰,其中制度是主要的,人才是次要的;(二)制度和人才相辅相成,其中人才是主要的,制度是次要的。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3分)38.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进行的,同时也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14分)(1)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比较而言,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条件“特殊”在哪里?(4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上海市六校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485104.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黄山市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试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