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在中曲折发展
1.理解三大改造
2.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过程:
a.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采用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3)意义: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
(1)背景:随着三大改造即将完成,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2)主要内容:
①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实质: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失误表现:
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刮“共产风”,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
结果给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困难(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2)失误原因:
中共“左”倾错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1)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实现现代化,必须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3)对外开放的决策: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经营方法和管理方法。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三、经济体制改革
1.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农村改革先锋:安徽凤阳,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广汉,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3)意义: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和作用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作用
(2)作用: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城市经济得到发展。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创办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省)和厦门(福建省境内);
后,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2)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开放连云港、南通、上海等14个海港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3)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成为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5)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到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理解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1.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
a.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 中共十五大
(1)时间:1997年
(2)内容:
a.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b.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经济形式可以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49031.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