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33: 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汉书•艺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解析:根据材料中“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的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状况下的百家争鸣。
答案:A
2.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圣迹图》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其教育思想中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温故知新”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而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孔子在教育上对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A项是其教育的办学思想,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开创了古代私人讲学之风。B项是教学方法,C项是学习态度,D项是学习方法。
答案:A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学、思想方面的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解析: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论语》,这是孔子的弟子整理孔子的言论形成的。
答案:C
4.下面漫画中的老爷爷的主张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解析: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但主张“性恶论”,庄子主张避世,韩非子主张法治,孟子主张“仁政”并强调“性善说”。漫画内容体现了孟子的主张。
答案:A
5.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民”、“高于君主”等关键信息。孟子提出“君轻民贵”的思想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答案:B
6.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化
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C.该译本是研究中西化交往的珍贵物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英译本”“法译本”“拉丁译本”“无限辉煌”可知B、C、D三项准确,但A项说法不正确,因为春秋时期中国并不统一,也不能达到A项所说。
答案:A
7.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天法道,道法自然”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解析:老子认为世界的根本是“道”,强调顺应自然。B项是孟子的观点,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8.“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举而上之,富而贵之”即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体现了墨家思想。
答案:A
9.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解析: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
答案:C
10.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这句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化成为当时统治权力的附庸
B.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
D.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消极、保守的,所以秦朝时的化氛围比较死气沉沉
解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但在秦朝时,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接受法家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化,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解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的确立早于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目的“后世”之限定。
答案:B
12.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13.下图描绘的是三只缸和五个人在尝酒,由此你联想到的献书籍是( )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
C.《明夷待访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
解析:图片画的是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缸”与“纲”、“尝”与“常”同音,比喻三纲五常;三纲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道德约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是后人根据董仲舒的主张归纳的,《春秋繁露》为董仲舒所著,因此选A。B、C、D分别是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的著作。
答案:A
1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解析:从材料看,孟子和司马迁主张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则是无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不分轻重厚薄,这与儒家的尊卑贵贱思想相违背。
答案:B
二、非
15.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奥运理念?
(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题关键是分析、概括材料。材料一中五则材料都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这跟中国传统化的理念相联系,可知是民本思想。材料第一段“民为君之本”——民众是君主治国的根本,体现“重民”的思想;第二段“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君主要像关心自身一样地关心民众,体现了“爱民”的思想;第三段“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民众缺乏生存物资,国家肯定会灭亡,所以君主不过分地掠夺百姓,才能长久地统治下去;第四段“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体现出“从民”的思想;第五段执政者须“言必信”、“民无信不立”——统治者要取信于民。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四句《论语》经典名句概括。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的不同角度。
答案:(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2)人与自然关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人与人关系: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君轻民贵”,性善说;荀子: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3)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4)启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了解,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并以东方圣人孔子的名字命名。至2008年7月份,孔子学院已开办281所,遍布75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已成为海外汉语推广的基地,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窗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国广播网
材料二 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69位两院院士和各界爱国人士联合发起的中华化标志城项目,历时7年论证后,于2008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东省有关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将在济宁建中华化标志城,并悬赏890万元在全球征集建设方案。这个号称投资300亿元的规划设想,在接下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引发一百多位政协委员签名反对和公众舆论的广泛质疑。
请回答:
(1)中华化标志城落户于曲阜、邹城及其之间的九龙。试从历史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原因。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同墨家思想一样受到重视,出现“非儒即墨”的社会现象,试分析原因。
(2)近年,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和全球联合祭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你对建设“中华化标志城”持什么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外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及自主探究创新能力。第(1)问要注意结合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儒家和墨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分析;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观点,但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答案:(1)曲阜、邹城是历史化名城,分别是伟大思想家孔子、孟子的故里,是中国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发地和中华明的发祥地之一,对中国化乃至世界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两者在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为广大劳动人民接受,也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
(2)原因:世界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促进世界多元化发展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
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国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3)支持。①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69位两院院士和各界爱国人士联合发起。②可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③可以世代呵护、世代延续、世代传承,具有中华优秀化标本价值。④可以成为全球华人的东方化圣城和共有的精神家园。⑤可以进一步扩大中华化在全世界的影响。⑥可以促进东甚至整个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⑦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的传统化。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反对。①中华化从时间上应该至少是五千年明,并不是从孔孟开始的。②在曲阜、邹城,保护好传统化遗址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做,没必要去建一个新的标志城。③每一种化都有重要的遗址,都见证了历史,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果建起这个城,对其他化说就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④耗资巨大,可能会影响东经济的发展。⑤在全国两会上引发了一百多位政协委员签名反对和公众舆论的广泛质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49478.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联考历史试题(五)扫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