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十)文综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5年秋季黄梅一中文综历史测试题(十)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某个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责。既有相责,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又有相实这一制度指A.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元代的中书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上述认识,雅典A.每个居民都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集体意识C.党争扮演了一个导致国力日益削弱的角色 D.民主政治制度终于变成了历史的陈迹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描写符合材料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31958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张跃发主编的《近代文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到16世纪末,它的审美感堕落为色情刺激,追求外表美的恶本性转化为轻薄与媚俗。崇尚古风的热情被歪曲为新的异教信仰。总之,它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应有约束。他评价的事件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明清进步思想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材料表明康德A.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妨碍别人的自由 B.率先提出以人为中心C.主张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 D.对理性主义做了经典总结20世纪早期,一位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教,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这段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该运动的积极影响,其中不包括A.破除旧有伦教,冲击儒家思想 B.变革文字语言,冲击封建文学C.提倡民主共和,抨击君主专制 D.动员青年学子,革除社会旧弊A. B. C. D.18世纪法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摩莱里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律。而自然的属性才是事物存在的意义支撑,同样,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合法权利也不应该受到干涉,我们必须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下列作品与上述观点吻合的有①《独立宣言》 ②《日出?印象》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九十五条论纲》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海外移民高潮的历史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中国移民高潮的新变化,6分说明现代中国移民高潮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朝廷尊崇儒家思想,以仁义礼孝等思想治天下和教育臣民科举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查范围,以八股文为样式全国有几百万人自儿童时代就开始学习科举技能,以此为人生目标近千年来,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新政”开始推行各地纷纷创办新式学堂,但招生困难依据材料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上你理由是什么?(12分)(1)人们常说“夜看雾,晨看桂,待到近午赏落花”。说出这句话体现的景观欣赏要求。并简述吉林雾松的形成原因。(8分)(2)2007年底国家将丰满大坝定为病坝。丰满大坝若被拆除,下游雾松景观或将因此消失。简要说明原因。(2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明朝和清朝赋税制度改革的显著特点。(5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种赋税制度的积极作用。(10分)6、(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10分)(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5)文科综合测试题(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1CABDCABCACA12—23BADDDDCCDDDD24—35DABDBDABDCAA二、非选择题 38、(1)198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拉大;应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更多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分享城镇化红利。(3分)新型城镇化能够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能够拉动国内投资、扩大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能够推动住房、建筑等工业和商业、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新型城镇化年均2000万农民到市民的转化,会极大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形成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尊重市场规律,就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发挥政府作用,就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增强政府对城镇化建设调控的有效性,有效避免市场调节的弱点与缺陷。城镇化建设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建议: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国家海洋经济协调管理机制,避免不同区域经济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2分)统筹远海近海海洋资源利用,适度开发;(2分)开发与保护要协调一致,加大科技含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力度,认真落实“休渔”等制度;(2分)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法规,增强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2分)海洋生产企业要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加强管理,保护海洋生态。(2分)意义:有利于增加就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2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性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2分)(2)①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报告起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2分)②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2分)③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3)①中国作为主权国家,享有平等权、自卫权。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积极履行主权国家的义务。“辽宁舰”入役是中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辽宁舰“入役,不会改变中国担负的国际义务。(3分)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负有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义务,“辽宁舰”入役,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履行这一义务。(3分)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辽宁舰”入役,增强了国际社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力量。(3分)④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中国作为和平力量,发展航母,不仅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也能增强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大的历史担当。(3分)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近代中国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发殖民地对劳动力的需求;④利益的驱使及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招募劳工的特权;⑤清政府海外移民政策的变化;⑥中国人的海外移民传统;⑦近代航海技术的进步。答出任意六项即可得12分新变化:①由被动移民转变为主动移民;②移民职业呈多元化;③移民政治经济地位有所改观。6分重大影响:广大爱国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2分 促进了移民所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2分决策之一:废除(1分)。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2分)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分)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分)决策之二:不能废除(1分)。从根本上损害儒湖北省黄梅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十)文综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542282.html

相关阅读:高三历史必修二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