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数学正弦、余弦定理知识归纳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3.正弦、余弦定理
一、知识点回顾
1.基本公式:
(1)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sin , sin =cos ;
(2)面积公式:S= aha , S= absinC= bcsinA= casinB
S= pr = (其中p= , r为内切圆半径)
2.正弦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有三种情况:
bsinA3.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 ;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4.熟练掌握实际问题向解斜三角形类型的转化,能在应用题中抽象或构造出三角形,标出已知量、未知量,确定解三角形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例题讨论:
一)正弦定理的应用
例1、(1)在ΔABC中,已知a= ,b= ,B=45°,求A,C及边c.
(2)在△ABC中,a=8,B=60°,C=75°.求边b 和c;
(3)在△ABC中,a,b,c分别是∠A,∠B,∠C 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
ac-bc,求∠A及 的值.
解:由正弦定理得:sinA= ,因为B=45°<90°且b所以有两解A=60°或A=120°
(1)当A=60°时,C=180°-(A+B)=75°, c= ,
(2)当A=120°时,C=180°-(A+B)=15°,c=
(2)∵B=60°,C=75°,∴A=45°.

(3)解法一:∵a、b、c成等比数列,∴b2=ac.又a2-c2=ac-bc,∴b2+c2-a2=bc.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 = = ,∴∠A=60°.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 ,∵b2=ac,∠A=60°,∴ =sin60°= .
解法二:在△ABC中,由面积公式得 bcsinA= acsinB.
∵b2=ac,∠A=60°,∴bcsinA=b2sinB.∴ =sinA= .
二)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 的对边,且
(1)求角B的大小;
(2)若b= ,a+c=4,求△ABC的面积.
三)三角形中的形状判断
例3、在△ABC中,a、b、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如果(a2+b2)sin(A-B)=(a2-b2)
sin(A+B),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方法一 已知等式可化为
a2[sin(A-B)-sin(A+B)]=b2[-sin(A+B)-sin(A-B)]
∴2a2cos Asin B=2b2cos Bsin A
由正弦定理可知上式可化为: sin2Acos Asin B=sin2Bcos Bsin A
∴sin Asin B(sin Acos A-sin Bcos B)=0
∴sin 2A=sin 2B,由0<2A,2B<2π得2A=2B或2A=π-2B,
即A=B或A= -B,∴△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 同方法一可得2a2cos Asin B=2b2sin Acos B
由正、余弦定理,可得∴a2(b2+c2-a2)=b2(a2+c2-b2)
即(a2-b2)(a2+b2-c2)=0∴a=b或a2+b2=c2∴△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例3、在三角形ABC中,已知 ,给出以下四个判断:(1) ;
(2) ,(3) ,(4)
其中正确的是 ;
解:由已知可得C=900,易知(2)(4)正确;

四)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例4、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且满足(2a-c)cos B=bcos C.
(1)求角B的大小;
(2)若b= ,a+c=4,求△ABC的面积.

三、课后作业:《走向高考》P86-87
1.在△ABC中,角A、B、C 所对边长分别为a、b、c,
设a、b、c满足条件b2+c2-bc=a2和 求角A
和tan B的值.
解 由b2+c2-bc=a2,得
2.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三内角A,B,C的对边,已知 ,且三角形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1)求角C;(2)求三角形ABC面积S的最大值;
解:由已知可得到: ,结合余弦定理可得 ,所以 ;
(2)
所以 ,故当A=B= 时,S有最大值 ;
3.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三内角A,B,C的对边,若a,b,c成等比数列,
(1)求B的取值范围;(2)求 得取值范围;
解:(1)由已知得:b2=ac,所以 ,所以 ;
(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54241.html

相关阅读:第十二章立体几何(高中数学竞赛标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