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地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地理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一般来说,图中居民点p与k山峰的气温相比A.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4多B.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4多C.k山峰的气温比p地高2多D.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2多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3~4题。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热量C.海拔 D.坡向5.关于沙尘暴源地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源地甲形成主要是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B.源于甲地的沙尘多发生于春季C.源于乙地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D.源地乙的干旱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6.由该图可以推测的结论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于其西北方向的荒漠区B.受乙地沙尘暴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C.甲地地势将不断下降而形成盆地D.甲所在大洲的荒漠化主要是向西扩展项 目气候区年平均1月平均7月平均平均热岛效应 亚热带 0.24℃0.14℃0.39℃ 温带0.54℃0.80℃0.25℃高原区1.03℃1.70℃0.45℃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亚热带15.38%15.38%23.08%温带25%33.33%0.0%高原区50%75%50%读下表,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回答7~8题。 7.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城市建筑规模膨胀,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水平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8.有关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温带B.太阳辐射强度是造成7月热岛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C.发生热岛效应城市最多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大与生活采暖有关 下图是两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9~11题。9.关于甲、乙两地的方位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B.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D.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10.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全年可利用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较丰富,主要是甲地纬度低,太阳高度大B.甲地较贫乏,主要是甲地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强C.乙地较丰富,主要是乙地冬季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弱D.乙地较贫乏,主要是乙地纬度低,太阳高度大11.图中①地纬度比②地高10多度而气温相当,其主要原因是A.①地位于海洋、又受西风影响,②地位于大陆且受冬季风影响B.①地于海洋、又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②地位于大陆且受冬季风影响C.①地位于海洋、又受西风影响,②地白昼时间长、太阳高度大D.①地白昼时间短、太阳高度小,②地位于大陆且受冬季风影响下图是“某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12.该最是A. B. C. D.13.该,①、②两地的A.①地较 B.②地较C.①地较大 D.②地较.③地A.B. C. D.16.次登岛日期可能是A.月日 B.6月7日C.7月日 D.12月7日C.晨线与昏线两交点的纬度差为90° D.晨昏线与黄道面垂直土壤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下图,回答20~21题。20.上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沙壤土和粘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台阶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湿粘壤土 B.②——湿沙壤土C.③——干沙壤土 D.④——干粘壤土21.下列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C.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D.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读下图,完成22~23题。22.A.B.C.D.天文台的最佳选址是A.a地附近沙漠广布B.b地附近 海拔高C.c地附近海拔低D.d地附近24.图中①、②两曲线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大陆,因为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B.②为大陆,因为降水量与蒸发量基本平衡C.①为海洋,因为蒸发量减去降水量为水汽输送量D.②为海洋,因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5.从各纬度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纬度地区水平衡总体为负值,主要是因为海洋面积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都为正值,主要是陆地面积广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陆与海洋水平衡差异最大D.高纬度地带从水平衡角度看,为水汽输出地带二、综合题(共有4题,50分)。26.(13分)读下图,(其中图乙为图甲中虚线方框区域)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E河流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上,请解释冲积扇的形成过程。(4分)(2)试比较A、B两湖的矿化度(水的矿化度通常以1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高低;并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原因。(5分)(3)为解决A湖生态问题,1970年修建了调水渠。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该调水方案的有利条件。(4分)27.(13分)读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1)分析说明A处分布有豪雨林的原因。(4分)(2)图中B地降水量比C地明显偏多,请说明原因。(4分)(3)请解释E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2分)(4)说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3分)28.下面两幅图模拟的是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2)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分)(3)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材料二: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称为冻雨。这种雨从天空落下时是低于0°C的过冷水滴,在碰到树枝、电线、枯草或其他地上物,就会在这些物体上冻结成外表光滑、晶莹透明的一层冰壳,有时边冻边淌,象一条条冰柱。这种冰层在气象学上又称为“雨凇”。(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2分)(2)图中A、B、C、D四城镇,发生浓雾频率较高的是A和C,试说明原因。(4分)(3)分析说明此时乙、丙两天气系统哪个可能出现在甲图区域;判断可能出现冻雨的城镇并说明原因。(8分)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三年级地理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CDACABDDBABDCB16171819202122232425CABDBCC BCA二、综合题。26.(1)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坦(2分),水流平缓,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2分)(2)A矿化度较B湖高(2分)。理由:该区域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1分)。B湖面积小,水分收入为F河淡水的注入(1分),水分支出为蒸发和径流流入进入A湖(1分),矿化度较低。(或者,A湖面积大,水分收入主要从B湖流入的湖水(1分),水分支出绝大部分为蒸发(1分),故矿化度较高。)(3)E河流域面积较大且降水量较多,流量大(2分);(水渠北端高程491米,湖面平均高程480米)E河水位高于A湖水面,水可自流(2分)。27.(1)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2分); 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沛)(2分)(或全年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抬升,水热条件能满足温 带雨雨林生长)(2)B、C两地处于30°-40°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2分)。B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2分),降水比C地多(或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比B地少)。(3)该海域有上升补偿流,使海水底部养分上泛至海洋表层,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2分)(4)沉积岩(1分) 板块碰撞,地壳上升(1分);流水侵蚀(1分)。28.(1)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2) 位置: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范围: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区域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3) 全球气候变暖。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2)地势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并滞留(2分);靠近河流,水汽较多(2分)(3)乙天气系统可能出现在甲区域(2分) 图示甲区域受低压槽控制(1分),偏北冷气流向偏南方向移动,出现冷锋系统。(1分) D城镇(2分) D城镇位于冷锋锋后可能出现降水现象(1分);且近地面温度低于0℃(1分),可能出现冻雨现象。 图 例1月等温线(℃)1010②0120°E23.5°N30°N①30°N0°010甲乙主要沙尘线路半干旱干旱极度干旱0°23.5°66.5°90°0°图 例居民点河 流等高线①③④②110°E甲2浙江省杭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七校联考 地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557073.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期中考试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