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高三历史2015.0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孟子?离娄下》【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科技。王祯是元朝人,《农书》为元朝时农业发展成就。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朱熹注《四书章句集注》,张择端的风俗画代表《清明上河图》。5.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渎神和腐化青年”而受到审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的朋友劝他最好逃离雅典,他的答复是:“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平静地接受了死刑。材料表明A.雅典民主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B.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雅典民主程序缺乏公正【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世界雅典的民主制。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希腊文化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同时他认为“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反映出雅典民主制容易使民众感情用事,存在弊端。6.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他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梁启超是维新运动(1898年)的杰出代表人物,往前推30年,正是洋务运动刚刚兴起,结合洋务运动的特点,可知选A。7.《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指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在维新变法中登上政治舞台,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维新变法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的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排除BCD。9.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递奏折,建议天皇:“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①奏折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②甲午战争实现了日本“征服满蒙”的野心③“九一八事变”标志著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中国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狂妄企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中国——日本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使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但没实现日本“征服满蒙”的野心。“七七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0.1935牛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放弃民主革命纲领C.犯了右倾错误 D.改变了政权性质【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35年,中日间的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矛盾,中共开始积极宣传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正是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现。11.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其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A.主权在民原则 B.联邦制原则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材料“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而非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联邦政府只享有联邦宪法规定的权力。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②信徒皆为祭司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 ④回到《圣经》来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考察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13.右图为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该时期A.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B.英国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地位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注意题干时间19世纪晚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是在18世界下半叶,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是在二战之后,图片可以看出英国处于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位。1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不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C.提出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双百方针”的提出【答案】C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革后,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础上,1982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5.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③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④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考察现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此题可用排除法,五十年代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世纪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没有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仍是土地公有制为前提,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没有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16.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该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②改革开放不断深化③加入WTO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解析:考察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此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都不在图片时间范围内。17.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答案】C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外交。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交往对象为国家,所以应该讲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以选C。18.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答案】C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外交和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体现“外交是智者游戏,是妥协艺术、体现国家实力”,综合分析,只有中美关系的改善体现出了上述特点。19.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考察现代世界——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具体包括:1、对手思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2、绝对安全,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3、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4、强权政治,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5、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6、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题干正是冷战思维的体现。2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名师解析】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A)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587425.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湘南五校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