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4北京东城综合练习)读下图,完成1~2题。
1.1992年以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是( )
A.资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2.从图中变化趋势看,目前我国应积极发展的产业类型有( )
①资本密集型 ②资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1992年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指数一直大于1。第2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资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而且越越小,其他产业类型的比较优势指数都在增高或是大于1。
答案: 1.B 2.C
(2014合肥质检)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回答3~4题。
3.该地水资最缺乏的月份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4.为缓解水资短缺状况,该地雨热同期时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A.夏玉米 B.春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5月份降水少,而玉米、水稻等在4,5月份处于生育期需水阶段,需水量大,水资严重不足。第4题,由图可知7,8月份该地雨热同期,且此时夏玉米正是需水时期,因此最适宜种植夏玉米。
答案: 3.B 4.A
(2014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下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0年能消费情况,据此完成5~6题。
省区能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①2 094.93.063
②17 344.10.747
③17 841.01.285
④12 538.71.43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多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区首位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结构不均衡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结构较为均衡
6.今后四省区能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
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的优势,人力发展水电、核电
B.②④两省区常规能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保证
C.②③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
D.①④两省区加强本省能开发,提高能利用率
解析: 第5题,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但核电消费量较少,排除A项;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但煤炭消费量居首位的为③,排除B项;④省区煤炭天然气消费量多,石油消费量少,能结构不均衡,排除D项。第6题,①省区单位GDP能耗高,说明能利用率低,技术水平低,不宜发展核电,排除A项;②省区能消费总量大而单位能耗小,说明该省常规能缺乏,排除B项;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以常规能消费为主,排除C项;根据表中①④单位能耗高,可知其应提高能利用率。
答案: 5.C 6.D
(2014南京一模)读图,回答7~8题。
7.若右图表示某城市的风频,从大气环境角度考虑,住宅区最好布局在该城市的( )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西北部
8.若该图表示地租等值线,O点表示市中心,则造成该城市东北部和西南部地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A.西南部交通通达度高 B.东北部有风景名胜区
C.西南部知名度高 D.东北部工业发达
解析: 第7题,如果该图表示某城市的风频,则说明该城市的东北风风频最大,因此可把住宅区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即城市的东北部。第8题,如果该图表示地租等值线,该市的等值线明显向东北方向凸出,即东北部的地租明显偏高,这可能是东北部有风景名胜区,环境优美。
答案: 7.B 8.B
(2014福建质检)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城市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四个城市中( )
A.北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
B.首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小
C.东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该国人均水平
D.上海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该国人均水平
10.影响上述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交通网络 D.产业结构
解析: 第9题,结合图例,对比、计算四城市有关数据即可。第10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自人类活动中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小,A,B选项错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远远大于交通运输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9.B 10.D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水循环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1题,该实验分别测试了白天、夜晚的沙石和水的温度,显然是为了比较沙石和水的吸热、放热能力,因此该实验是为了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12题,四幅示意图分别表示水循环、暖锋、海陆风、地形雨,故③图所示与该实验原理相同。
答案: 11.D 12.C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4浙江六校联考)图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二 下面分别为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表和2004年广东省各地带工业化指标表。
指标工业化前工业化初期工为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时期
人均GDP
(美元)260~728729~1 4561 457~5 4605 461~13 10413 104以上
非农产业产
值比重(%)50以下51~7071~8788~98下降
指标区两翼珠江三角洲全省
人均GDP(美元)1 0541 2495 5942 381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72.6680.3396.2283.07
材料三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看,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下图是两类国家产业发展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图。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80~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6分)
(2)说出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并分析其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原因。(8分)
(3)从材料三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左图与右图,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14分)
答案: (1)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2)后期。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改革开放政策支持;多侨乡;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等。(3点即可)
(3)左图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比较左图与右图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
14.(2014长沙二模)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4分)
(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4分)
(2)判断甲、丙两地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近年图中湖泊L面积在逐渐缩小,说明其变化对B城附近的水特征产生的影响。(8分)
(3)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假如你是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6分)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6分)
答案: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丘陵,西北部为平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69575.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烟台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