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
【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与能力】(1)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2)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题材的网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知道了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
讲授新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板书)
1、历史渊源:(板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板书)
(问)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答:(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
3、过程:(板书)
(问)中国报业发展的历程?
答:(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通俗性报刊特点:(板书)
(问)同学们,你们一般情况下会看什么报刊呢?
答:通俗性报刊。
(问)那么,通俗性报刊有哪些特点呢?
答:(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第二课堂]
1、《昭文新报》:1873年艾小梅、汉口创办,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2、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2)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3、《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南方的代表。
4《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办,梁启超任总编辑。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是旬刊,以“域外报译”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设议院兴民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板书)
(问)本框题,广播影视主要包括了哪几个内容?
答:广播、电影、电视。
(做一做)请同学们看书,并将书本上有关广播、电影、电视的“第一”画出来,并画出对应的时间和地点。
1、广播(板书)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板书)
(1)发展:①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2)优秀影片: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
(3)发展特点:
(问)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答: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3、电视(板书)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3)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板书)
1、原因:(板书)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板书)
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3、互联网应用的事例:(板书)
(问)同学们,你们平时一定会上网。那么,请你们说说互联网到底能做些什么?
答:如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4、影响:(板书)
(讨论)想想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1)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2)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3)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4)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合作探究】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请回答:(1)图一所示传媒方式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是发行于887年的唐代的邸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
(2)图二所示传播媒介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国家)。这种传播媒介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答:(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知识结构
大众报纸的发展 方便信息交流
广播影视的普及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互联网的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五、学案
1、下列报刊能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的是 ( )
A、《邸报》 B、《昭文新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2、中国近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办者和创办时间是 ( )
A、英美报商;1920年11月 B、俄英报商;1923年1月
C、英美报商;1923年1月 D、俄英报商;1920年11月
3、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在 ( )
A、上海 B、天津 C、北京 D、哈尔滨
4、中国电视事业起步的标志是 ( )
A、北京电视台试播 B、中央电视台成立
C、多系列、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建立
D、各省地方电视台的纷纷建立
5、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是在 ( )
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6、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影片是 ( )
A、《渔光曲》 B、《姊妹花》 C、《火烧红莲寺》 D、《一江春水向东流》
7、能够说明当今社会正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是 ( )
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B、电话的普及
C、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 D、电影已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8、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民不能做的事情是 ( )
A、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 B、订阅一些报刊
C、周末到电影院放松心情 D、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
六、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0063.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