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学年度余姚中学 高三中考试语文试题第一学期※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A.粗糙(cāo) 鞭笞(chī) 乳臭(xiù) 风驰电掣(chè)B.蹩脚(biē) 岑寂(cén) 禅让(chán) 循规蹈矩(jǔ) C.哺乳(bǔ) 扁舟(biǎn) 揣测(chuǎi) 瞠目结舌(chēng)D.椽子(yuán) 荟萃(cuì) 挫折(cuò) 姹紫嫣红(chà)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法国工人在大罢工了一个星期后,法国社会经济运转出现严重迟缓。马赛街头垃圾堆积如山,炼油厂工人封堵油库使法国几乎断油,交通也大受影响B.由于遭遇近5年来最强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多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这股冷空气将继续南下,影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C.从国际社会的发展经验看,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而我国目前的矛盾凸显,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造成的。D.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6.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下面车尾标语自拟车标语。(分)距离产生美。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车尾标语:车尾标语: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庄稼成熟B.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俟:等待C.而力未逮者三十年 逮:及,达到D.事业满边隅 隅:墙角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如公之存也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B.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D.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手法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虽然是一篇人事“记”,但却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文章不但对范公的义田义举进行了记叙,同时也围绕主体事件展开了议论,从而更好地突出了范公的“义”。B.本文结构安排合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先详叙范公的义田之举,然后才简叙其 “初”与“殁”时的情况,最后引古人事例紧扣“义”字议论,画龙点睛,顺理成章。C.本文语言简洁精炼;表现手法上不乏排比、对比和引用,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又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主旨。D.本文引入晏平仲的事例是为了反衬范公的“好施”;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突出晏平仲和范文正的“仁爱有等级”。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晏 子 为 近 之 观 文 正 之 义 贤 于 平 仲 其 规 模 远 举 又 疑 过 之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3分) (2)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3分)gkstk(二)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三),完成23—24题。(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的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3.A(B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D项“俯拾皆是”形容地上的某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4.B(A、成分残缺 C、句式杂糅 D、偷换主语)5.①欢迎大家届时惠顾②请你务必准时出席③敬请您届时莅临指导6.示例: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新手,新车,心慌!!别吻我!我怕羞。9.C(“更”理由是第5节中“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A.并不缺少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B.没有依据。D.是难写好汉字不是指写错别字)10.①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②课程改革使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③浮躁的社会风气,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苛求,于是以讹传讹。④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的汉字识字教材。(答对一点得1分)11.自私、怠惰、爱面子、自以为是。(2分,每点1分,概括出2点即得满分)12(1)情感变化(关键词):热切盼望(不屑一顾(或漠然视之)(2分,每点1分) (2)原因: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递(表面原因)②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深层原因)。(2分,每点1分)13.(1)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1分) (2)引出下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给母亲寄钱的情节;(1分) (3)将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愿寄钱接挤母亲情节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2分)14.(1)情节设置出入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2分); (2)内容表达含蓄隽水: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比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2分)。gkstk15.第一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母亲。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母亲的来信”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遗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村“母亲”形象的作用;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gkstk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书。①(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读亲的信件为主线,结构全篇;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母亲”形象更具有典型性;③(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雨不是歌颂母爱。16.D(靠边的地方。)gkstk17.C(并列连词/转折连词。A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对于。D介词,拿、用。)18.D(晏平仲的事例不能说“反衬”,只能说衬托或突出。)19.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每处l分,“义”后可断可不断)20.(1)只拿周济穷人和养活族人的高尚道义遗留给子孙罢了。(“施”“活”“遗”各1分) (2)齐国的读书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补出省略成分“救助”1分,“而”1分,“举火”l分。)【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一生乐于周济别人,挑选那近亲近族而家里贫困、关系疏远而贤良的人,都救助他们。当他富贵显达的时候,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有收成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一群族里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选择族中年长而贤明的人,掌管资金的调配,适时收付财物。每人每天给一升米,每年给一匹绢;嫁女儿的给钱五万,嫁次女的三万;娶媳妇的三万,娶次媳的一万五;丧葬者同嫁次女的数目一样,埋葬幼儿的一万。族里的人聚居在此的有九十人。义田每年可收入稻谷八百斛;拿义田的收入,供给那些聚居的族人,宽裕有余,使用不尽。凡曾经出仕而暂时解职归隐在家、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济;已经出仕为官的人,就停止供给。这就是义田的大概情形。当初,文正公还没有富贵显达时,就已经有意这样做了,可是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力量办到。后来他担任陕西招讨使和参知政事,才有俸禄和赏赐的收入,从而完成他的心愿。文正公去世以后,他的子孙经营他的事业,继承他的遗志,就像他在世的时候一样。文正公虽然官位很高,俸禄优厚,然而却贫穷终其一生。去世的时候,竟然没有衣物殡殓,子孙也没有钱来为他办理丧事,只以周济穷人和养活族人的高尚道义遗留给子孙罢了。从前晏平仲乘坐由瘦弱马匹所拉的破旧车子,桓子说:“这是隐没国君的赏赐。”晏子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亲的族人,没有不乘车的;母亲的族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妻子的族人,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的读书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没了国君的赏赐呢,还是彰显了国君的赏赐呢? ”于是齐侯就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喝酒。我曾经敬佩晏子好做善事,齐侯识别贤人和桓子敬服高义。更喜爱晏子行仁有等级,而且说话有次序;先是父族,其次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后才推及关系疏远的贤士。孟子说过:“先亲爱亲人,然后仁爱百姓,仁爱百姓,然后爱惜万物。”晏子的行事,和孟子的说法很接近。如今看看范文正公的义田,胜于晏平仲,它的制度良善,可以推行久远,又似乎超过晏子了。文正公的忠义遍布朝廷,功业遍及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必定有史官把这些记录下来,我可以不用记述。在此特别推崇他的义举,因此写下此文传给后世。21.【解析】(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分)(意浙江省余姚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09349.html

相关阅读:历届高考语文诗歌题鉴赏练习(附答案):蟾宫曲-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