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②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在这里,他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的理论是二元的。他的“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则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理解)
(1)斯密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
①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②斯密认为,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又一重要途径。关于如何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所有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每个人自由地参与市场活动。
(2)斯密的分工理论
①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流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根据斯密的观点,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与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于预经济不同,他认为应取消一切限制市场和交换的措施,自由放任。斯密意识到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这是非常可贵的,但他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3)斯密关于社会利益如何实现的观点
①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迫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②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社会利益是如何得到的呢?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别的,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4)国家职能理论
在斯密看来,国家的职能只限于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没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5)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市场的作用)
①斯密认识到了市场的积极作用:斯密看到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投向;认识到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这对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②但他未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分配不公等问题。
总之,斯密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认为扩大市场范围,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由放任,才能更好地实现国民财富的增长。与此相应,他极力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
3.斯密的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了解)
(1)内容: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参与国均可从中获得好处。
(2)评价:
①积极作用:这一学说揭示了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科学性。
②消极作用:1)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绝对优势,各国的绝对优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某一种社会资源不可能被用来生产任意一种商品。2)从根本上看,这一学说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进行对外扩张的迫切愿望。
4.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收人分配理论(了解)
(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①对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的认识:李嘉图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②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
1)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2)在劳动决定价值上: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3)丰富和发展上: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③评价: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他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2)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①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这是从他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必然得出的结论。
②相对工资理论:
1)内容:在经济学说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了相对工资这一概念。他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雇佣工人的相对工资下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国民收入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下降,工人阶级与其他阶级收入差距拉大。
2)评价: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
1)内容: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他认为真实反映雇用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评价:认为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是他把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归结于是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5.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比较成本学说(理解)
(1)自由贸易学说
①内容:李嘉图认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可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为资本积累提供条件,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因此,国家不应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应废除“谷物法”。
理解:1)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因此工资高低决定利润的大小。要提高利润率必须降低工人工资。
2)工资由是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劳动者维持自身与其家庭所需的食物、其他必需品的价格决定的。因此,要降低工资,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降低个人购买的各种必需品的价格。
3)李嘉图认为,降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贸易的扩张,从国外进口廉价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从而使国内市场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一是通过机器改良,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本国生产的食物和必需品的价值,进而降低价格。
(2)比较成本学说
①内容: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
②评价:
1)积极之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1055.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政治第五课 文化创新考点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