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册综合月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M
华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综合月考(一)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所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
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
C.不得因言获罪 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5.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16.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属于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17.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制 B.权力过于分散
C.注重权力的制衡 D.实现了全国普选
18.最符合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八路军所戴军帽的帽徽的是
A B C D
19.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20.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1.“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风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22.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23.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36、37题为政治题,第38、39为历史题,第40、41题为地理题。满分160分)
38.(28分)阅读下列: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皇帝自古以来便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注:在18世纪的法语中,“哲学家”一词含义大体上是贤能的智者,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哲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因而深入人心,成为民众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从而减低了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了人情味。……除了惩治罪恶,中国法律还褒扬善行:“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
材料二 (孟德斯鸠)后来改变了看法,毫不犹豫地把中国归入专制主义的行列。……中国没有强大的教会能与皇帝抗衡,恰恰相反,宗教势力往往需要皇帝的支持,所以中国的皇帝实际上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可以凭借其双重权力为所欲为。……中国的法律往往与习俗相混,判断是否违法并无严格的依据,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最终都取决于皇帝的意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这就是说,皇帝不但是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最高立法者和最高司法长官。……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材料三 绝大多数欧洲学者只能通过出版物分享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仅有少
数有缘结识在华或曾经赴华的传教士,向他们索取更多有关中国的信息,与他们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这类直接交往除了少量面对面的交谈,主要形式是信件往来。……通过各种渠道与在华传教士建立了通信联系的欧洲学者中,最有名的便是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另一位与传教士有很多交往的学者,是法国人弗雷莱。
??以上材料均出自许明龙著《欧洲18世纪“中国热”》
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由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大体相当于中国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1661-179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伏尔泰、孟德斯鸠眼中的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指出他们的各自依据。(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更认可谁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3)从主要信息来源和自身政治主张两方面,说明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看法不同的可能原因。(8分)
(4)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不同看法这一现象,给你什么认识或启示?(4分)
39.(24分)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 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举出持这种观点的有力证据? 谈谈这一特点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4分)
华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综合月考(一)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AADABCBDDCDB
【答案解析】
12.A。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
13.A。此题考察引文中所说的对中国中央政治制度中相互牵制情况。首先要读懂引文中的内容,引文总体体现了官职、部门官员剑的相互牵制情况。三省六部制分割和限制了丞相权利。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的权力。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没有体现“权利牵制”清代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因此不符合题目引文。
14.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可得出A项正确;“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说明 B项也符合材料要求;“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可知C项也正确;材料中不能得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原则。故选D项。
15.A 。注意该国政治制度是在“渐进”中发展的,渐进的制度创新说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
16.B。(2010年5月珠海市高三二模文综14题)无论三省六部制,还是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机构,都体现了分权,这是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以三权分立为原则建立起来政府是“主权在民”的,而三省六部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
17.C 。临时参议院执行的是立法权,几乎与临时政府同时成立,表明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8.B 。1938年的八路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在华北地区的部队改编而来,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统一使用国民政府的军队编制,故帽徽应该是国民政府的标志。
19.D。从材料中有方案、不起义、未考虑如何付诸实践等信息可知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BC在阶级属性上不对应,A虽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但不符合材料所表述的信息特征。
20.D 。《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内容,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故选D。
21.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中“三通两制促和平”可以看出是对台政策,从“雨霁天晴”可以判断是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而对台政策的开始改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2.D。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省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23.B。“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图片信息与多极化趋势无关。说明A、C、D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38.(28分)
(1)中国形象:伏尔泰:开明国家。孟德斯鸠:专制国家。(2分)
依据:伏尔泰:皇帝的英明、睿智(或贤能的君主)(2分);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结融合,以扬善为主要作用(或仁义的法律)。(2分)
孟德斯鸠:君主集政权和教权于一身(2分);法律取决君主意志,君主掌控最高立法和司法权(2分)。
(2)伏尔泰:康雍乾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康熙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康熙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其他如雍正、乾隆的相关史实也可以,只要史实正确、符合题意即可给分)(6分)
或 孟德斯鸠:康雍乾时期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的强化使地方的能动性逐渐丧失;推行八股取士(或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给6分)
(评分说明:如学生答清以前史实,言之成理亦可相应给分。如学生答题不认可任何一人,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3)信息来源:出版物上传教士提供的有关信息(2分),信息来源途径有限,对中国的了解不充分(不全面),其看法容易受有限的不同信息的影响。(2分)(或伏尔泰、孟德斯鸠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受传教士提供信息的影响,并非自己的亲身,切身感受,而传教士受个人因素影响对中国的描述可能并不一致。)
政治主张: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1分);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1分)。伏尔泰了解的中国政治状况符合他的开明专制,因此对中国制度大为赞颂。孟德斯鸠了解的中国政治状况背离了他的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因此对中国制度提出批判。(或两人政治主张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对中国的不同看法。)(2分)
(4)理性对待对中国形象的不同看法(2分);加强交流展示中国真实形象。(2分)(言之成理亦可相应给分)
39.(24分)
(1)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6分)
(2)证据: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4分)
教训:提高参政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决策的科学性;并要强化民主政治监督功能。(4分)
(3)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2分)
议会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2分)
政党政治: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2分)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呈现多样化,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传统不同,西方民主制历史悠久,中国君主专制历史较长,选择怎样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国情。(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1908.html

相关阅读:山西省山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