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音如凤鸣,故“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谷。“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苏 轼
梅花词和杨元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 ),但通篇透露着( )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幺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注]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幺?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答: 。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 。
8.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共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浑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权”,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答: 。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
(2)体现的思想情趣:
答: 。
(3)如何体现的:
答: 。
11.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2)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答: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①,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迭字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迭字运用的艺术效果。
答: 。
1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 暮①
杜 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1) 。
(2) 。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唐)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唐)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越州人(今浙江绍兴市),平时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①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②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①答: 。
②答: 。
(2)两首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请结合其中任何一首诗,简要谈谈这种优良传统是什么。(不超过50字)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刘长卿
荒村带返照, 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 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 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 何人到白云。
古人评刘长卿的诗,说他因遭贬谪,其诗“多凄怨语”。此诗写朋友皇甫侍御来访之“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心中之“喜”的。
答: 。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 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 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 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 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不超过30字)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 。
2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谁在“计程”?答: 谁“今日到梁州”?答:
(2)据白居易的《三梦记》记载,首句原为“春来无计破春愁”。你认为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好?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作者为什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荠麦花如雪。
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答: 。
23.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鞭蓉]喜雨
(明)冯惟敏
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遍地桑麻。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pé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
(2)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些什么特点?
。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 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 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
二、名篇默写
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剌北宋赂辽。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周任有言曰:“ ; 。”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 (荀子)
(3)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
(4)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浙江)
(1)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2)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 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3)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全国))
(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西厢记》)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⑵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故曰: ,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谋攻》)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粱惠王上》)
(3)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 (曹操《短歌行》)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 ,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
(3)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为政》)
(2)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
(1)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2)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起视四境, 。(苏洵《六国论》)
(3)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
(1)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
。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第六单元
一、1.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2.(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以味觉代替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第二问: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3.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5.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开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6.(1)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7.“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8.(1)C (2)A
9.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三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10.(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11.(1)对仗(或:对偶)(2)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3)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12.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13.(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4.“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以抒写诗人的情怀作结。“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15.(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要求:点出景物并说明特点)(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要求:点出“思乡”及“迟暮”。意合即可)
16.(1)①朱诗表达了应试学子在考试前的不安(紧张)和期待的心情 ②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并鼓励他要充满信心(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参考:①比的手法的运用②含蓄的特点。解说略
17.全诗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夕阳映照着偏远的荒村,深秋时节落叶纷纷,路无行客,雨断野桥,涧水乱流。在这样偏僻、孤寂的荒村,在这样一个凄清的暮秋时节,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如何不高兴。(要点:说出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的意思,即明确本诗的表现方法;能够抓住本诗所写的典型景物——选二、三处即可——加以描述;表现出因有同病相怜的朋友来访而高兴的内容)
18.要点: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19.(1)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如下: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
(2)答案可以多种,答案示例如下:
①以景写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⑤巧用典故。诗人暗用张翰典故(秋风: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辞官回乡),不露痕迹。
要求:第(1)(2)其中第(1)题答出某种“感情”,第(2)题答出某种“表现手法”,并要有分析。只要答出“答案示例”中的一种即可,如另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0.(1)白居易(或:作者与李十一);元九(或:元稹、故人)
(2)现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点:“醉”为下文“醉折”铺垫,使起句与次句联系紧密;起、承两句重复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为三四句写“忽忆”伏笔,可见转句波澜之美。(允许不同观点,理由也尚有多种,言之成理即可。)
21.(1)离散(漂泊) 暮春 哀伤(惆怅)(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22.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23.(1)这支小令抒情的方式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2)这支散曲的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绕有情趣。(答对两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3172.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教案:虚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