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高中2014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调研检测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M
广西武鸣高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12.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还我河山--武候祠 B. 明镜高悬—孔庙
C. 万世师表—贡院 D. 正大光明--乾清宫
13.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为此一位医学家记述道“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遂成
A.《伤寒杂病论》 B.《四部医典》 C.《黄帝内经》 D.麻沸散
14.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上述言论
A.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 B.指出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5.《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②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④《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臣奉命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此地原为红毛所居,无时不在贪涎,亦必乘隙以图。”材料中的“此地”在“征讨”之后
A.隶属于行省管辖B.设置地方自治机构
C.归属巡检司管辖D.建立省级行政机构
17. 1900年6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有人感叹“南北判若两家”。因为这件事发生时
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 B.南方出现分裂倾向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D.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18.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19.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全国高校院系大规模规模调整的目的是
A.对农业、手工业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C.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D.应对冷战环境下的严峻国际形势
20.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关系正常化
A.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破产 B.掀起了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21.历史学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评论中的“他”是指
A.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 B.成立清教政权的克伦威尔
C.背叛民国而称帝的袁世凯 D.妄想征服全世界的希特勒
22.1834年普鲁士政府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布废除内地关税、同盟各邦国之间的贸易免税等。到50年代,关税同盟已基本上扩大到全德国,只有汉堡、不来梅等极个别的地方还保留自己的关税制度。关税同盟建立的作用不包括 A.促进了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B.推动了德意志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进程 C.促进了德意志地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 D.确立了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霸主地位
23.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第Ⅱ卷
(非,共160分)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7.(32分)铁路建设的发展反映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中期,当工业革命刚起步时,德意志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从40年代起,铁路建筑业发展迅速,到1872年,全国铁路总长度达到了22426公里,超过法国和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大规模的铁路修建给予采矿、冶金、煤炭和机器制造业以巨大的推动,促使德国工业发展的重心较早的从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了《铁路法》,以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和监督。40年代,由政府拨款设立铁路基金,资助私人铁路公司。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直接投资建设铁路,到60年代时,国有铁路已占普鲁士铁路总数的一半以上。进入70年代,普鲁士政府逐步收购私营铁路,不到10年,大部分私营铁路转为了国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依据上面两则材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德意志在铁路修建方面有什么特点。(8分)
  
材料三:秦筑长城,当时以为殃,后世赖之。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且为工甚巨,目前亦颇便于穷民。然欲朝廷明定条约,许其开工,则大不可。何者?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众愤所加,何所不至。彼虽自能派人看守防御,设其人为百姓所戕,彼能晏然不问乎?设我百姓为其人所戕,我能晏然不问乎?万事皆可从权,民心必不可失。应谕以中外一体,彼此宜各顺民情。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成使闻知,百姓退无后言,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同治六年(1866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沈葆桢对外国人在中国铺设铁路的态度是什么?(2分)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请简要评价他的行为。(4分)
  
材料四: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工商和流通业尤其发达的京滨、中京、阪神地区成了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虽只占日本铁路总长的3%,却承担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而且运输量的年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运输能力已达到极限。当时,日本经济已开始从战后复兴向高速增长过渡,为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富国目标,全面加强连接这三大工商业地带及周围地区的东海道铁路干线已成迫切需要。1964年奥运会在东京举行时开始运行的东海道新干线,不仅需要总额高达3800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而且要确保每小时200公里高速运行的安全,为此,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技术开发,极大的促进了冶金、机械制造、电子、土木以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新干线建设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由于新干线可在4小时之内将京滨、中京、阪神工商业地带及中间城市有机地连接起来,人员和物资流通环境大幅度改善,因而大大促进了新干线沿线地带新产业的形成。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有哪些?(6分)新干线的建成,对日本经济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5分)
  
材料五: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受日本政府邀请,首次正式访日,参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交换仪式。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前往京都访问,首次乘坐日本新干线。邓小平的感受是:“乘坐新干线,使人有了追赶时代的感觉。中国惟有大步前进。”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后,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是如何“大步前进”的(列举3例)(3分)
材料二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
—— 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3)结合材料二,指出秦朝和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各自效应的制度与政策因素。(8分)
材料三 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4)据材料三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2分)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产生的怎样影响?(6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694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