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生物学高考有关社会热点知识的考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社会生产、生活上的焦点、热点问题,许多是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以社会热点作为背景、作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所学知识,是命题者的拿手好戏。其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范围广,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很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下面是笔者选用的几个热点进行简要分析:

 

1.热点信息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

 

1.1.信息背景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发H1N1疫潮,导致过百人感染。疫情其后传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第5级。H1N1新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只在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1.2.相关知识考查点链接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有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繁殖;免疫相关知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高中教材中病毒的应用(用于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细胞工程中的诱导剂)等。

 

例1:(2009重庆理综)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H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答案:B

 

例2:(2009全国卷Ⅱ)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答案:C 

 

2.热点信息二:2009年诺贝尔奖

 

2.1.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1.信息背景: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2.1.2.相关知识考查点链接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有细胞的癌变(特征、癌变原因及因子、癌变的预防、检测、治疗等)及与之相关的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等;细胞衰老:染色体相关知识(染色体成分、结构)及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表达等;酶的相关知识。

 

例3:(2007山东高考)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请根据提供法的材料回答问题:

 

(1)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    。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       的特性。

 

(2)细胞癌变后,膜表面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成为      ,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在应答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3)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细胞类型

增值代数

端粒酶活性

正常体细胞

50~60

癌细胞

无限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为a 。癌细胞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具有易扩散、转移的特性。(2)这些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说明这些蛋白质会成为抗原;裂解靶细胞的为效应T细胞。(3)因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由此可知,实验变量为端粒酶的活性的有无,从而确定组别,然后按照解实验的一般规律:“第一步分组编号,第二步设计对照,第三步记录、比较。”进行作答,由结果推测相应结论。(4)治疗癌症的新思路:由(2)题意可知,可从特异性免疫角度回答,由(3)题意可知,可从抑制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角度回答。

 

答案:(1)a  扩(分)散转移(2)抗原     效应T细胞  (3)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为A、B两组;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③记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结果预测及分析:若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若A与B组一样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4) ①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②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

 

2.2.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2.2.1.信息背景: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三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

 

2.2.2.相关知识考查点链接

 

该项内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有核糖体的结构、功能,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相关知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自然界中常见的蛋白质等。

 

例4: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施泰茨 和阿达-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B.核糖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功能不同

 

C.所有酶、生长激素、抗体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不同的细胞内核糖体数量不同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核糖体相关知识。所有细胞生物都具有核糖体,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核糖体;核糖体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功能都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少数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不同的细胞内核糖体数量不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数量较多。

 

答案:D。

 

3.热点信息三:哥本哈根会议

 

3.1.信息背景: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并以此作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后的后续方案。根据UNFCCC秘书长德波尔的表述,在此次会议上,国际社会需就以下四点达成协议:①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②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③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④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3.2.相关知识考查点链接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有温室效应;生物的生态因素、种群数量及种群密度变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例5:(2009江苏卷)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从而导致物种的减少,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级

b级

C级

d级

e级

高度(cm)

h≤10

10<h≤30

30<h≤lOO

100<h≤300

h>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相关知识。(1)由于从江西引进到中山植物园,远离原生长地进行的保护,所以称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3)从表中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比较多,老年个体少,所以为增长型。(4)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2)样方法柱形图见右图(3)增长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

 

例6:生态学家研究出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下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否循环利用?        。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

 

(3)举两例说明“四位一体”农业有哪些生态效益?                             。

 

(4)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                                   。

 

解析:(1)生物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称作食物链。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因此,该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蔬菜→人;蔬菜→猪→人。(2)能量是不可以循环利用的。生态农场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从而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加快物质循环的速度。(3)图中利用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人和动物的粪便等作为原料发酵产生沼气(产热量高、燃烧后只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以沼气为燃料或者用于照明,减少稻草等直接燃烧产生的污染,保护植物;人和动物的粪便用于发酵,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用作肥料,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4)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了煤炭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灰尘、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降低了温室效应。

 

答案(1)两条 (2)不能    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①使用上清洁、高效的沼气,减少对薪柴的砍伐量,有利于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②人、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③沼渣、沼液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减少化肥用量   ④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4)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CO2,降低了温室效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7804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