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物理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武汉二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命题教师: 蒋国富 审题教师: 王正国 考试时间:11月日 午:—17: 试卷满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下列关于物理学上一些事件和科学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用自己设计的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 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C、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答案】D【gkstk解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用理想实验反驳了他的观点,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运用“理想实验”方法得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也可以有速度。后来笛卡尔在此基础上把伽利略的结论推广到没有重力没有摩擦力,没有空气阻力的更理想情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在若干年后,由牛顿总结成了一条基本定律,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故A正确;B、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故B正确;C、有时我们要确定某一个量,首先确定的不是这个量的本身而是它的近似值,而且所确定的近似值也不仅仅是一个而是一连串越来越准确的近似值;然后通过考察这一连串近似值的趋向,把那个量的准确值确定下来这就是极限的思想方法故C正确;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D错误。【考点】2、一辆汽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一半,恰好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答案】B【gkstk解析】设全程为s,前半程的时间;后半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则后半程的运动时间;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考点】平均速度3、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答案】【gkstk解析】A5s内的位移是18m,有:,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错误;B、第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t=2s,t′=1s,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故C错误;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故D正确。【考点】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4s末的速度为8 m/s.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8s末的速度一定是16 m/s B、质点在前8s内的位移一定是64 m C、质点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D、质点在前8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8 m/s【答案】B【gkstk解析】A、初速度和加速度未知,第8s末的速度无法确定,故A错误;B、故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前8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4s末的瞬时速度,则前8s内的位移x=8×8m=64m,故B正确;C、知道4s末的速度,因为初速度未知,则无法求出加速度故C错误;D、平均速度,故D错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斜面体B上,若A和B沿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v0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mg B.mgsinθ C.mgcosθ D.0【答案】A【gkstk解析】AB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A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而A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所以支持力、静摩擦力的合力一定与重力等大反向,故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mg;故选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体和质量为M的正方体放在两竖直墙和水平面间,处于静止状态.m和M的接触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若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大于(M+m)gB.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m)gcosαC.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gtanαD.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mg/tanα【答案】D【gkstk解析】对M和m构成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左图,两物体受力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水平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为?N=(M+m)g,故AB错误;对m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右图,在木块受力平衡的过程中,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竖直方向:mg=N″sinα水平方向:N′=N″cosα解得N'=mgcotα,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等于mgcotα,墙面对正方体m的弹力大小也为mgcotα,故D正确C错误【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7、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右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答案】B 【gkstk解析】解:先对Q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1=mg cosθ N2=mgtanθ再对P、Q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N2 N=(M+m)g得f=mgtanθMN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过程中,角θ不断变大,故f变大,N不变,N1变大,N2变大,P、Q受到的合力为零;故选B。【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8、甲、乙两人用绳aO和bO通过装在P楼和Q楼楼顶的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物块由O点沿Oa直线缓慢地向上提升,如图所示∠aOb为锐角。则在物块由O点沿Oa直线缓慢上升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逐渐减小B、aO绳和bO绳中的弹力逐渐增大C、aO绳中的弹力一直增大,b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aO绳中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bO绳中的弹力一直增大【答案】C【gkstk解析】【考点】9、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答案】ACD【gkstk解析】A、根据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A点的速度等于两段时间2T内的平均速度,得到,故A正确;B、由得,,故B错误;C、由可知,,故C正确;D、由及得,B点的速度大小,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0、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 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D【gkstk解析】A、在t1时刻,虚线的斜率小于实线的切线斜率,则虚线反映的加速度小于实际的加速度,故A错误;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实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则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大于实际的位移,所以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故B正确;C、在t1-t2时间内,虚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小于实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则虚线计算出的位移小于实际的位移,故C错误;D、在t3-t4时间内,虚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即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1、如图所示,两个截面半径均为r、质量均为m的半圆柱体A、B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截面圆心间的距离为L.在A、B上放一个截面半径为r、质量为2m的光滑圆柱体C,A、B、C始终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B、地面对A的作用力沿A C方向C、L越小,A、C间的弹力越小D、L越小,地面对A、B的摩擦力越小【答案】CD【gkstk解析】A、以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1.5mg,则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也为1.5mg;故A错误;B、地面对A有支持力和摩擦力两个力作用,地面对A的作用力是它们的合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知:地面的支持力N1和摩擦力f的合力与力mg和压力N2的合力等大、反向,C球对A的压力N2方向沿AC方向,则力mg和压力N2的合力一定不沿AC方向,故地面对A的作用力不沿AC方向,故B错误.C、以C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有:得 ,越小,θ越小,则得A对C间的弹力N2′越小,故C正确;D、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A的摩擦力f=N2sinα,而C对A的压力N2=N2′,则得越小,α越小,f越小,故D正确。故选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12 、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湖北省武汉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物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804564.html

相关阅读: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练习(15)(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