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生活:高三教师酸甜苦辣的生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北京宏志中学高考成绩今年创下历史新高,超七成学生就读重点大学,宏志生百分之百升学。望着这样一份成绩单,身为高三年级组长的宋海红,比学生更激动。“教育宏志生,和普通学生不同,比起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积极面对人生。”

高中三年,当宏志生遭遇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难题时,他们的口头禅是“快找宋老师”。

一年365天的坚守,从未在晚10点前离校,她是学生的知心人。

谈起做高三老师的不易,宋海红笑言,做高三老师,除了顶住巨大压力,忍受体力上的辛劳,还要有颗坚强的心。

宏志生都住校。他们上不起辅导班,更请不起家教,晚上多在教室自习。不用学校号召,高三老师一致选择了留下,给学生们答疑解惑。作为年级组长,宋海红付出更多,不仅周一到周五从没在晚10点前离开过学校,就是周六、周日,她也坚持到校,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不为别的,有我在这儿坐着,学生们能学得踏实些。”

给宏志生补课,除学校一点微薄的饭费补贴外,老师们不拿一分钱。有时,宋海红走得太晚,想早点到家,打车就要80元,全是自掏腰包。

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宋老师成了他们的知心人。上届高三有一个宏志生唐莉莉。她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总是病恹恹的。自从上了宏志中学,住了校,唐莉莉心里就结下个疙瘩:每周回家成本太大,耽误学习;可不回去,实在放心不下。于是,一到周六,她就心神不宁,坐立不安,书也看不进去。

宋海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才能帮到这个孩子?周六晚上,她当上了唐莉莉的“聊友”。先是谈天说地,随后,宋老师话锋一转,谈到了唐莉莉的家事。她语重心长地告诉小唐:“懂得孝敬父母当然好,但你现在年纪还小,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样的谈话一次不奏效,就两次,三次。最后发展到每周六晚上,宋老师不去找唐莉莉,她也会自动找上门来聊聊。每次和宋老师聊完天,唐莉莉接下来一个星期的学习状态都会特别好。心理难题攻克了,还要解决实际问题。宋老师又主动联系了小唐的亲戚,经过反复协调,照顾她母亲的事最终迎刃而解。今年高考中,唐莉莉以高分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

有学生家里出事儿了,别人不知道,宋老师一定知道;学生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和宋老师说说没关系……正是这样毫无保留的信任,让宋海红干得格外起劲儿。

9个春节前夕,奔走在山沟沟里,她是学生的“及时雨”。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不是为了挣更多钱;选择做宏志教师,更无异于选择了固守清贫。自从接手宏志班,每个春节前,当别人走亲访友、忙于应酬时,宋海红却总是奔走在远郊区县,往返于几十个困难学生家中。

家访时,除亲眼看看学生家的情况外,宋海红总不忘带上些米、油、肉。“这些东西能让他们的年过得好些。”为能及时把东西送到学生家,节前十几天,宋海红总跑在路上,常常一走就是一天,自家置办年货的事早被抛诸脑后。最远的一次,她要去平谷山沟一个偏僻小村子,开车走高速就花了整整3个小时,再加上问路,等她好不容易到达这个学生家中,大半天时间已过去。

说不清多少次,看着学生那扎根在偏远大山里的家,土块垒成的墙壁,地上坑坑洼洼全是黄泥,冬天冷得没有火,有的土炕上甚至没有一张席,“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宋海红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悲悯,“这些孩子都是我的学生啊”。于是,一次次,三百元、五百元,她从没有犹豫,毫不心疼。“对城市孩子而言,这可能只是几顿饭钱,但在他们,足以让这个家维持一段时间的生计。”

宋海红说:“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了解这些贫穷孩子家庭的困难,了解农村家长们的期望,也了解他们心里的自卑与不适应,所以我一定要教会他们,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东西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才能得到,而这一争取的过程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一年只给女儿梳过一次头,为了学生,她选择了当“宋老师”。

高中生感情

宋海红爱女儿,可算不上是个好母亲。自从当上高三老师,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成了家常便饭。常常她出门时,女儿还没起床,等带着一身疲惫回来,女儿又早就进入了梦乡。一年下来,母女聊天的次数屈指可数。

有一次,她早上正好有点儿空闲,就主动提出送女儿上学。小姑娘眨着眼睛激动地说:“妈妈,这可是你今年第一次送我上学。”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已经知道爱美,可宋海红忙,没时间帮女儿打理。一次,女儿告诉她:“妈妈,你一年里只给我梳过一次头。”这句话让她至今记忆犹新。

无数件这样的小事,无数个第一次,让宋海红对女儿满怀愧疚,可为了学生,她选择了将愧疚埋在心底,转过身来,又扑在了学生的事儿上。

她教过一个叫张新的孩子。他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后来回到母亲身边,总觉得自卑,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好,和母亲之间产生了隔阂。看着他母亲哭着说起儿子的不理解,宋海红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此后,课间、放学后她主动和张新说说话。通过一段时间接触,张新终于放下了戒备心,和宋海红谈起了家里的事。这时,宋老师告诉他,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母亲对他的爱同样伟大。渐渐地,张新放下了心理包袱,和母亲的关系也日益融洽起来。这位母亲再三找到学校表示对宋老师的感谢,宋海红发现,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去年,“甲流”侵袭北京,一名高三生忽然发起高烧,按要求必须隔离一周观察。分秒必争的高三,一个小时的放松可能都会被落下。学生急,宋海红更急。她带着几名老师,主动承担起照顾这名学生的重任,不但全程陪护,给他送饭,还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当问到她怕不怕被传染时,宋海红说:“怕!怎么不怕?我怕传染给其他学生。”回答掷地有声。

宋海红算了算,从2001年起至今,她已经送走了3届高三学生。“和学生们相处也没什么诀窍,遇事儿关心他们,真心帮助他们,将心比心呗。”正是靠着这种真诚,宋老师赢得了每位学生的尊敬,也赢得他们发自内心的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805657.html

相关阅读:初三生考高分不能只依靠冲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