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2题。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涂其他195415.9%38.18%9.13%0.43%32.74%3.61%200551.17%31.63%3.86%1.94%8.81%2.59%1.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D.洪涝灾害更频繁索契是俄罗斯南部著名城市,是世界著名夏都之一,是冬奥会的举办城市。读图,据此完成3~4题。3.索契位于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关于其气候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位于大陆内部,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 ②临海,冬季有增温增湿作用③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④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降水较多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关于索契地区建冰雪场有利条件的论述,正确的是①北部有高大山地,坡度适宜,利于滑雪场的建立②冬季,山地气温低,受中纬西风影响,降雪量大,山地积雪多③亚热带季风区,冬季温和,有利于保护运动员不受冻伤④冬季严寒,利于冰场封冻,投资少,建设便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城市建设相对落后7. 近年来,该地区无论是总云量,还是中低空水汽条件的变化都很小,则导致其日照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受准静止锋控制,日照显著减少B.C.全球变暖,热带北移,该地太阳辐射强度D.该地工业化进程较快,大量污染物排放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8. 图中阴影部分是所在省重要的工业区,根据该地区所具备的条件,其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B.C.D.9.据图中信息判断①一②、②一③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北向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 ?B.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南向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 ?C.②一③河段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河道f侧流速慢于对岸? ?D.②一③河段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流,河道e侧流速快于对岸10.沙坡是河床底部微地貌,它是流水搬运、堆积作用的结果。读②一③河段河床底部的沙坡地貌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I泥沙在缓坡侧被搬运,陡坡侧堆积II泥沙在陡坡侧被搬运,缓坡侧堆积III河道②处河段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河道弯曲IV河道②处河段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A.IIIIB.IIIIIC.IIV D.II IV?小李在广州于10月23日4:12坐飞机去甲城,路上飞行6个小时,当到达甲城时观看到太阳刚刚在头顶。据此回答11~12题。11.根据材料推测甲城的地理坐标最有可能是 A.(15.6°N,25°E)147°E))N,25°E)3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甲图中的瓜迪亚纳河,发源于西班牙昆卡省中西部潮湿的山区,注入大西洋加的斯湾,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该流域建设了多座水电站和水库,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乙图中的刚果河,源于周边高原,流经刚果盆地,在入海口附近下切形成多道瀑布注入几内亚湾,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丙图为乙图中沿AB线所做地形及地质剖面。(1)比较C和D地的地形差异;和D处相比,刚果河没有在入海口附近形成相似地貌,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其原因(7分)(2)分析瓜迪亚纳河谷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3分)(3)坦葛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与维多利亚湖相比较,二者形成原因有何不同?坦葛尼喀湖的面积变动趋势如何?(6分)(4)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瓜迪亚纳河流域开发对河口周围的影响。(6分)37.(20分)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地区示意图。 P---Q点之间河段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本段共有大小沙洲143处,沙滩38处,平均每1.7千米即有沙洲或沙滩一处,这些沙洲与沙滩经常在变化。居民所在的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1)P点附近的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分析该工程实施后对该河流下游地区的环境有何影响。(4分)(2)分析P---Q点附近河段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多及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的原因。(6分)(3)指出该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4分)材料二 该地区的十堰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但由于所处山区,经济发展受到抑制,东风汽车公司也搬迁至武汉,因而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十堰计划开山造地12.5万亩,以解困局。(4)十堰“开山造地”计划的实施,将会给当地带来哪些影响?(6分)42. (10分)【旅游地理】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每天最佳接待量为2万人次,10月2日,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这天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大量游客滞留在景区入口处,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1)长假期间,九寨沟为何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4分)(2)游客、景区应如何“理性”对待长假旅游高峰?(6分)43. (10分)【自然灾害】材料一 今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高达40°C以上,湖南省平均气温为1951年来最高,降水量为1951年来最少;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松花江流域出现了1998年来最大的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材料二 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1)图中甲、乙两地夏季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有何差异?(6分)(2)持续的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气象专家建议,高温期间,乙地区的水稻田应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请简要分析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的作用。(4分)44. (10分)【环境污染】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深度酸化、盐渍化,砷、汞、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较大,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残留严重,这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出土壤自净能力后,就会造成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__________的原则,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__________;其次是提高土壤自净能力。(4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哪些?(2分)对于受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试说出防治的根本方法。(4分) 请从下面所给45、46、47三道历史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14、3月高三地理答案选择题答案:ADCAC (CD)DBBA CB综合题答案:必做题:1. (1)C以山地为主,多峡谷,地势起伏大(2分),D 地以平原(三角洲)为主,地形平坦。(2分?);原因:刚果河入海口附近,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刚果河中游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轻。(3分)(2)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1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1分);冬季温暖有利于葡萄过冬(1分)(3)原因:维多利亚湖是岩层向下弯曲下陷,积水而成;坦葛尼喀湖是岩层断裂下陷而成的构造湖。(4分)坦葛尼喀湖面积将不断扩大。(2分)(4)地理环境各要素是想到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个要素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环境的变化(2分)。入海泥沙减少,导致三角洲的萎缩;土壤肥力降低;入海水量的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的养分减少(3分);大坝的修建影响了洄游性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河口各种水生生物数量的减少(1分)。2. (1)汉江下游流量减少,将对通航、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不利影响;流速减缓,水量减少,江水污染物浓度增高,自净能力差;降低洪峰;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4分)(2)由于支流含沙量大,给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河中沙洲。(3分)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洪水经常泛滥成灾;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地势愈低。(3分)(3)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上游修建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林牧副渔(立体农业)(4分)(4)有利影响: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有利于承接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保护了耕地。(3分)不利影响:造成财政投入压力增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大气污染加重;影响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巨大浪费等(3分)选做题:旅游:(1)游客最为集中的时期,造成人多车多,接待量达到饱和;(2分)景区交通线路少且狭小,接待能力小。(2分)(2)加强管理,做好旅游旺季的应急预案;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旅游淡季的宣传,降低票价,分流旺季游客。(6分)自然灾害:(1)甲地:深居内陆,地表岩石裸露,夏季升温快(2分);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2分)。乙地: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2分)(2)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白天灌溉可以减慢稻田的升温速度;晚上排水可以加快稻田降温,从而减少高温对水稻的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有水稻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白天灌溉还可以保证禾苗蒸腾、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3个方面只要答出2点就给4分)环境问题:(1)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土壤污染源(4分)(2)农药、化肥、垃圾、污泥、汽车尾气、污水灌溉、粉尘沉降。(2分,每两点给1分)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4分)山东省文登市届高三第二次统考 文综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san/820589.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凉山州届高三12月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