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混沌 浅尝辄止 象弭(mǐ) 屏(bǐng)息以待

B. 租赁 以身作责 袅娜(nuó) 载(zǎi)人航天

C. 作贱 义愤填膺 葳蕤(ruí) 冉(rán)冉升起

D. 噩梦 急不?择 吐哺(pǔ) 殒身不恤(xù)

2. 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__________”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__________”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__________”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A. 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爽然若失B. 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 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爽然若失D. 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新年发笔,笔上生花,花上结果,果然如意”,这是岁首开笔的一套吉利话。新年遇事,无往而不讨吉利。春联,据说本来是用桃木做的,名叫桃符,悬在门上用以避邪,后来改用了朱纸,写上一些吉利话,便成了春联。一物二用,确实巧妙,譬如“发福生财地,□□□□□”。

3. 下列与“新年发笔,笔上生花,花上结果,果然如意”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C.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4.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新年纳余庆 B. 大地浴春晖 C. 跃马迎春日 D. 堆金积玉门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史书。

B.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蒋海澄第一次用“艾的作品。

D. “零度写作”多指作者在文章中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想法,完全是机械地陈述。

6. 名著阅读。从下面四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分)

①下列有关《论语》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逝者如斯夫”“上善若水”是孔子“水”的人生哲学的总纲,也是孔子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孔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

B. 孔子在《离娄上》中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意思是“仁,是一个人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一个人最正确的道路。”

C. 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里的君子似偏重于指为官者。前一句讲的是用人之道,后一句是要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D. 孔子善用比喻。据统计,《论语》中各类比喻多达159个,如孔子曾用“缘木求鱼”来形象地说明齐宣王想以“霸道”统一天下的荒谬性。

②下列有关《大卫?科波菲尔》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默德斯东是大卫的继父,他经常虐待大卫,大卫的母亲去世后,他就把年少的大卫送去当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B. 大卫?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他和年轻美貌、心地善良、性格软弱的母亲相依为命。忠心耿耿的女仆贝西小姐无微不至地爱护他。

C. 年轻的渔民海姆,在一艘船即将沉没时,在认出船上挣扎求生的人正是诱骗他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时,仍尽力地想把他救上岸来。

D. 和大卫一起长大的,他的“娃娃妻”阿格妮丝是一位天真幼稚、不谙世事、娇生惯养的小姐,过不了苦日子,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③下列有关《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芬、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是,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 陈姨太以老太爷停柩在家,如有人在家分娩,便有血光之灾为借口,逼觉新把快要临盆的瑞珏送到远离城市的偏僻乡下去分娩,瑞珏在城外因无人照料,难产而死。

C. 觉慧反复地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

D. 高老太爷在自己的六十六岁生日的庆筵上,答应了孔教会冯乐山的提亲要求,要把冯乐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慧。觉慧与琴表妹决心冲破巨大的阻力,争取婚姻自由。

④下列有关《巴黎圣母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卡西莫多天生是残废畸形的人:独眼、驼背、耳聋、跛足。他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曾受弗罗洛的指使抢劫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

B. 甘果瓦误入“圣迹区”,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他向爱斯梅拉达求婚,得到同意。

C. 弓箭队队长弗比斯骗走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拖到鼓台前,逼她选择:或者上绞刑架,或者答应爱他。爱斯梅拉达鄙视他,宁死不屈。

D. 居第尔是爱斯梅拉达的母亲,她在失去小女儿以后,便带着留下的一只绣花鞋跑遍各地寻找,在绝望的情况下,皈依宗教,当了修女。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6分。阅读《荆轲刺秦王》(节选),完成7?11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至陛下 殿前的台阶 B.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

C.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D. 乃欲以生劫之 抢劫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1分)

A. (秦王)乃朝服 B. 群臣怪之

C. 荆轲顾笑武阳 D. (荆轲)箕踞以骂曰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分)

A. 右手持匕首?之 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B. 自引而起,绝袖 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完全不像原来的估计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受了八处剑伤

11. 将下列6句话编为4组,都反衬出荆轲性格特点的一组是(1分)

①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③群臣惊愕,卒起。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秦王目眩良久。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凡亡国之君,其朝未尝无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尝无先王之书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也其贤不用其法不行苟书法而不行其事爵贤而不用其道则法无异乎路说而贤无异乎木主①也。

(取材于《群书治要》)

注释:①木主:木制的神位,上书死者的姓名以供祭祀。

1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小题。(7分)

君子于役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③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④?鸡栖于桀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⑥。君子于役,苟⑦无饥渴!

注释:①选自《诗经?王风》。②埘(shí):在墙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如之何:如何。④?(huó):相会,到。⑤桀(jié):鸡栖的木架。⑥括:到来。⑦苟:大概,也许。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首诗起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点明了君子在远方长期服役,不知何时回归的现实状况,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础。

B.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两句是“赋”手法的运用,而不是“兴”手法的运用。

C. 这首诗不缀色彩,勾画出一幅典型的乡村田园晚归图,内容上充满了浓烈的乡土气息、生活气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D. 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不仅使整首诗结构更加严谨,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使诗歌蕴含的感情更显深挚。

②《君子于役》被誉为“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者的抒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请你选择一点分析。(不少于150字)(5分)

附录: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①《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祖国山河发出深沉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诗经?氓》中,作者借女子的口吻,倾诉了妇女婚后的辛苦劳作,“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③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④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天朗气清,_________”,他们“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⑤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

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18-2019题。

据《人民日报》日前报道,《咬文嚼字》今年将逐一“咬嚼”莫言、贾平凹、毕飞宇、阿来、麦家等12位茅盾文学奖得主的获奖作品,包括阿来的《尘埃落定》、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麦家的《暗算》、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等,并定期公布“病情报告”。

其实,需要“病情报告”的何止这些大家。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77亿册。“萝卜快了不洗泥”,因为文字量太大、出版节奏太快,总会出现不少文字瑕疵,以致形成“文字病虫害”。网络和出版物上的错字、别字、病句等不规范用法俯拾皆是,这对未成年人造成了文字误导,对成年人也造成了文字污染,对汉字发展和文化形象非常有害。

知名作家作为“语言的弄潮高手”,其作品影响力大、受众多、转载率高、能吸引公众眼球。他们在文字上的错误,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伤害,对他们“开咬”,有利于文字环境的净化和美化。

所以,《咬文嚼字》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开咬”,意义重大。

其一,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文字本身包含着诸多文化内蕴、人文内涵以及人格美和道德美,每个人都应有对文化的敬畏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谨慎使用,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精华。

其二,多一些善于怀疑、善于质疑、爱管闲事、多管闲事的文化警惕和汉语保护意识。当下我们进入了人人都是写手的“大众写作”时代,只有多一些质疑,多一些“嚼”和“咬”,人人成为“文化啄木鸟”,让犯错的人经常被“咬”,才能提升和纠正多数人不以为然的文化保护意识,使之得到积极推广和普及。

其三,通过这种文字“咀嚼”、文化较真,让慢阅读、深阅读、品位阅读得到真正推广,让品味和揣摩文字成为更多公众的精神追求,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阅读的快乐。如果这种做法成为一种常态,浅阅读、庸俗化的阅读现状就会得到积极改善。

其四,此举更是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民间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咬文嚼字》虽然不是推广语言文字的官方组织,却积极担当了文化净化的责任,这是对国家文字语言规范使用的公益性推动。

美化文字、净化语言,人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网络时代,尤其需要更多文化传播机构以高度的自觉精神,给大众带来积极的精神引领,也需要更多公民携起手来,担当必要的文化责任,提高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取材于2019. 5. 10《光明日报》)

1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 《人民日报》要对茅盾文字奖获奖作品阿来的《尘埃落定》、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等做“病情报告”。

B. 我国的“文字病虫害”包括错字、别字、病句等不规范用法,它们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文字环境的净化和美化。

C. 不净化和美化文字环境,会对未成年人造成文字误导,对成年人造成文字污染,对汉字发展和文化形象造成危害。

D. 浅阅读、庸俗化的阅读现状,不利于文字环境的净化和美化,因此,要通过对文字“咀嚼”、文化较真来改善。

E. 只有更多文化传播机构以高度的自觉精神,担当起必要的文化责任,才能提高全民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16. 下列关于“净化和美化文字环境”的途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国家立法,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B. 文化传播机构自觉担当文化净化责任,给大众带来积极的引领精神。

C.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对文化的敬畏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慎重使用。

D. 出版社要降低出版速度,减少出版图书的种类和册数,控制转载率。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银合欢

台湾南部的山区里,有一种终年都盛开着花的植物,它的花长得真像一个个绒线球,花色的大部分是鹅黄色,也有少数变种的可以开出白色或粉红色的花来,它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银合欢”。

在种满银合欢的山坡地上,远远望去,仿佛遍地长满小小的绒球。最美的时候是晴天的黄昏,稍微有一些晚风,阳光轻浅地穿透银合欢质地温柔的花蕊,微风缓缓地摇曳,竟让人感觉山上的银合欢是至美的花,不像是长在山地野田间的灌木丛。

萎谢的银合欢花,会从花茎中生出长长的夹果,先是柔软的绿色,很快地成熟为褐黑色,最后爆开,细小的种子就随风飘落各处,第二年又长出一丛丛的银合欢树。如果坡地上有一丛银合欢,没有多久它们就盘踞了整个山坡。

在我们乡下,银合欢一直是烧火最好的材料,而且是取用不绝。尤其在贫瘠的土地上,农人通常撒下银合欢的种子,到冬天的时候把遍生的银合欢放火烧掉,它的灰烬很快成为土地最好的肥料,隔年春天,就可以在那里种花生、番薯等容易生长的作物。

童年的时候,我对银合欢有种说不出的好感。这种好感不只是来自它花的美丽,而是它的羽状叶子能编成非常好看的冠冕,它的枝杆又常常成为我们手中的剑,也是我们在荒野烤番薯最好的木材。

因此我曾仔细观察银合欢的生长,每天跑到家附近的银合欢丛中,用铅笔在根的最底部画下记号,第二天再跑去看,这样我能真切地感觉到银合欢迅速地自土中拔起,它甚至长得比春天最好的稻禾还要快。平常时候,银合欢一个月大概可以长一尺高,如果在夏天的雨季,或者长在河岸边的银合欢,它们一个月可以长两尺高。常常放一个暑假,本来刚发芽的银合欢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我从来不能理解,为何长在石头地里,完全没有人照看的银合欢,竟能和时间竞赛似的,奇异地长高。

那时我们家有一个林场,父亲在较低的山坡上种了桃花心木,较高的地方则种南洋杉,它们对时间好像没有感觉,有时一个月也看不到它们长一寸,桃花心木要十年才能收成,南洋杉则要等到十五年。

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们不把山上都种银合欢呢?它们长得最快。

在林地工作的父亲笑了起来,他说:“银合欢长得那么快,可是它不能做家具,甚至不能做木炭。你看这些南洋杉,它长得慢,但是结实,将来才是有用的木材。”

“可是,银合欢也可以做柴火,还能做肥料呀!”我说。

“傻孩子,任何木头都能做柴火,也能做肥料,却不是任何木头都能做家具的。”

虽然银合欢在乡人的眼中是那么无用,连父亲都看不起它,我还是私心里喜欢它,因为它低矮,不像桃花心木崇高;它亲切,不像南洋杉严肃;何况,她在风里是那么好看。

最近读到一篇报告,知道有科学家发现银合欢生长得快速,拿它做为肥料试验。他们在种满银合欢的坡地上空中施肥,记录它的成长,和那些未施肥的银合欢比较,来验证肥料的效果。同样的,也有一部分科学家拿它来做除草剂的试验,这些试验都发现银合欢是最适合用来试验的植物,就像卑微的老鼠常常成为动物解剖与吃食各种毒物的祭品。

这使我对银合欢又生出一些敬意来,它虽不能是崇高巨大的木材,到底,它有许多别的木材所没有的用处,如同乡里间的小人物,他们不能成为领导者,却各自在岗位上发挥了大人物不能体知的功能。而且,我相信不论我们如何在银合欢的身上试验,在小老鼠的身上解剖,它们都不会灭绝的。

我想到我在金门时候的一件旧事。在金门古宁头的海边上,就生长了无数的银合欢,在阳光下盛开着花。我从古宁头的望远镜中看大陆沿岸,发现镜中海岸也盛长着银合欢,也开了花。那幅图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隔了几年也不能忘却,每在乡间山里看到银合欢就浮现出来。

因为那时银合欢隔海对望,有着浓浓的乡愁,那乡愁的生长力和银合欢一样,一月一尺,隔了一个春天,它就长得和人同样高了。我只是不知,是此岸的种子落到彼岸,还是彼岸的种子被吹到此岸呢?生长在海峡两岸的银合欢有什么不同呢?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长在石头地里的银合欢,种子细小,个头低矮,在晴天黄昏微风中非常好看,是作者童年时的玩伴。

B. 父亲不把山上都种上银合欢,是因为他认为银合欢长得很快,不结实,既不能做木炭,更不能做家具。

C. 银合欢和南洋杉对比,突出南洋杉的结实,体现父亲期望孩子像南洋杉一样,打好基础,做有用之才。

D. 科学家喜欢拿银合欢作为肥料的试验和除草剂的试验,是因为银合欢和老鼠一样卑微,没有实用价值。

E. 文章结尾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两岸银合欢不分彼此,借以表达了海峡两岸隔海相望,满是乡愁的情怀。

18. 解释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意。(2分)

如果坡地上有一丛银合欢,没有多久它们就盘踞了整个山坡。

19. 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①概括作者喜爱“银合欢”的原因。(5分)

②简要分析“银合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48分。

20. 微写作(8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冬季,天气的寒冷,对于早出晚归的你而言,一定深有体会,请写一段文字。要求不用“冷”字,通过各种描写,表现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心情。

②学校即将开展“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请你为同学推介一本你喜欢的书籍。要求理由充分,语言流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1192996.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上语文暑假练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