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分60分)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3.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4.秦朝郡县制是一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主要依据是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中央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官吏不能世袭5.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制度的崩溃? 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6.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 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8.《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 A.负责监察工作 B.行使行政大权 C.掌管司法刑狱 D.组织史书编撰 9.一次考古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这块石应出自:A、西周 B、秦代 C、汉代 D、 元代10.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① 郡县制 ② 三公九卿制度 ③ 皇位继承制 ④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 ① ② ④ B、 ② ③ C、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1、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你认为这道诏令的出台与执行不可能经过A.尚书省、六部? B.皇帝、中书省? C.门下省? D.礼部、户部12.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A、军功爵制度 B、察举制 C、征辟制 D、科举制13.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14.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15.《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各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合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完全消失18.“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强调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9、西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B、被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C、都是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D、都首次在边疆地区建设20、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棱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21. 苏格拉底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A.主张专家治国 B.反对民主选举制度 C.主张男女平等 D.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2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23.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乡之感。这是因为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 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24.以下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审判量刑有法可依特权阶层 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其中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总分4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12190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