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右图为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执政党的建设》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 斯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4.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新”主要体现在
①取得了平等的民族权②废除了剥削制度③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④基本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5. 乌托邦这个词出自16世纪的托马斯•莫尔的著作,它表示一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的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这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C.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6. 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7. 1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人口远远少于中国的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却是中国的1246倍。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中国农民贫困购买力低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9. 下列选项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无关的是 ( )
A.无产阶级政党抓住时机领导革命。 B.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C.临时政府偷袭巴黎国民自卫军 D.工人群众发动起义
10.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不包括( )
A.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
B.党的工作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C.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D.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11. 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依据所学,可以得知战役名称是( )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尔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 口号是一定时期的反映,下列口号出现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的是( )
A.“临时革命政府万岁” B.“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
C.“和平、自由、面包” D.“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13. “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在1759年指出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他这样说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城乡差别的扩大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14. 四行仓库战斗和平型关战役分别属于( )
A.宝山战役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15. 抗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16. 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17. 天京变乱后,太平军再次打破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其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削弱
B.建立领导核心,实施正确指挥
C.颁布《资政新篇》,激发军队的战斗力
D.实行平等外交,减少外国干涉
18. 下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历史依据( )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19. 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曾说过:“英法之所以未能随心所欲地对皇国大动干戈,就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军声威雷震所致,万一的万一,太平军屈服于英法,英法必将入寇我国。”这表明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对西方列强入侵作为主要斗争内容
B.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C.促使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日本
D.与日本共同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20.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解放战争
21.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2.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3. 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24. 民盟罗隆基对马歇尔说:“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此言的背景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发生
C.重庆政协的召开 D.北平政协的举行25. 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B、推翻了清政府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6.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
①吸收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④《临时约法》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7. 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①虎门销烟 ②淞沪会战 ③辽沈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
9. .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并没有真正实现,但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在制度层面上取得了成功。这种情况出现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戊戌变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宣统帝下诏退位
30. 若以诗句比喻1920年前后的中国政治状况,较为恰当的是( )
A.柳暗花明又一村 B.横扫千军如卷席
C.万马齐喑究可哀 D.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试用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蒋总统集》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出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请完成: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33.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及后来完成的“新高潮”分别指哪次革命?
(2)据材料判断,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
(3)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之初采取了什么措施?
34. 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主革命,2011年是这场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言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压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问题:
(1)据材料一,广州、武汉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3)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0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为了维护中华民国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这之前,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相关人群及人数统计表
人群 自由民
(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梅迪克(外邦人) 公民(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约40000人 约3000人
材料二 正是在民主共和主义政治文化的引导下,《联邦宪法》(即美国1787年宪法)诞生了,正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摘自马克?《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
举……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回答:
(1)材料一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主要表现。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革”带来影响的认识。“文革”涉及各个领域,影响极为严重,“破四旧”行为,破坏了社会秩序,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也破坏了文物。但是我国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说“文革”影响严重就导致社会制度倒退。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国西北部”,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推测出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该是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4.【答案】B
【解析】本题从各个角度全面概括了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的新变化。回答时应该从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
5.【答案】A
【解析】D
6.【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土豪,分田地”体现了两个时间段的主要革命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国民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
7.【答案】C
8.【答案】B
【解析】民国二年指1913年,联系材料来理解到辛亥革命并未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各选项中ACD三项说法错误,较容易排除,本题选B项,反映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两半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9.【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结合巴黎公社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它是一次突发性的革命,并没有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选项为A。
10.【答案】D
【解析】D项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题干中的“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 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 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可知A项与题意相符,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B
【解析】从题意可知,如果经济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那么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进而威胁到社会稳定,故本题选B。
14.【答案】D
15.【答案】C
【解析】$selection$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和漫画材料解读能力。注意时间提示“1911年”和题干提示可知“民智未开”背景是清末预备立宪期间。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故选C项。
17.【答案】B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能够取得军事胜利的主要原因往往在自己一方,在于自身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资政新篇》只是颁布,根本没有实施,故不会产生实际作用,从而排除C、D两项。
18.【答案】B
【解析】红军长征时,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才是抗战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故选B。
19.【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分析,日本倒幕派领袖久玄端认为英法之所以没有随心所欲地我们日本进行干涉,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了牵制作用,假如太平天国屈服了英法,那么英法必定会对我们日本进行侵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倒幕运动的干涉。
20.【答案】B
【解析】A、C两项均和题目中的“改朝换代”无关,排除。解放战争与题目中的“赶跑了一个皇帝”不符,排除D项。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故B项符合题意。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从题干材料信息: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A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22.【答案】C
23.【答案】C
【解析】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
时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抢占殖民地
24.【答案】C
【解析】了解民盟成立于抗日战争期间对于回答本题有较大帮助,根据有关资料民盟成立于1941年重庆,罗隆基是民盟创始人。据此A项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1927年可排除;B项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可排除;D项北平政协是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不在参加范围之列。本题选C项,1946年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民主同盟代表等多种政治力量,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25.【答案】A
26.【答案】A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故将③排除,选A答案.
27.【答案】 C
28.【答案】B
【解析】中国的专制帝制从秦始皇建立,一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辛亥革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本题选B。
29.【答案】C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解题关键点是抓住“1920年”前后中国政治的特点,联系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并且有了新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项比喻恰当。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史实
答案l:能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19世纪是西方向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的年代,殖民势力已经渗透到亚洲。在西方国家中,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和市场,亟需打开中国的大门。此时的中国,在经历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秩序与中国的朝贡体系产生了剧烈冲突。围绕着鸦片贸易,中英矛盾不断升级。可见,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及全球的扩张,体现了近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在这样的大势下,鸦片战争无可避免地爆发了。
答案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中英贸易冲突、林则徐禁烟等具体内容。
其他答案
组织
答案l:叙述成结构
答案2:叙述较连贯
答案3:罗列史实
【解析】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在全球扩张。中国市场广阔,必然成为其经济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对华走私鸦片,引发中国的禁烟运动。这成为导致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因此,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32.【答案】不同:蒋介石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变化:由“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
【解析】本题从材料分析看,“方式”相反,要明确是攻还是守。
33.【答案】(1)“第一次高潮”指的是二月革命。“新高潮”指的是十月革命。
(2)一种是和平过渡,另一种是武装起义。最终选择了武装起义。
(3)通过《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通过《土地法令》宣布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34.【答案】(1)理由:广州: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孙中山籍贯。
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
南京: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首都、《临时约法》。
(2)理由: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建立责任内阁制。
(3)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第一问要结合辛亥革命的前因后果经过即可,关键把握在三个城市中的表现。第二问的分界线答题方向已经给出,找出政治方面的转折即可。第三问是简单识记题。
35.【答案】(1)特点: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对立法权的再度分割(即分成参议院和众议院两个院),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3)变化:①由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②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③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向城乡平等。
【解析】第(1)问中数据说明当时真正拥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只占雅典人数的极少数。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政治。第(2)问中关键信息“权力制约权力”,包括中央
与地方的制约,中央内部各权力部门的制约,结合教材史实说明。第(3)问中关注1979年后的三个变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代表名额中农村人数的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1219339.html
相关阅读:2018寒假高一历史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