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编准备了高一语文寒假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2018学年高一语文寒假练习题(附解析)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失其所与,不知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解析】 A项,蚤通早B项,卒通猝C项,知通智。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群臣怪之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越国以鄙远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素善留侯张良 ⑦吾得兄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解析】 ①⑦⑩为名词作状语,②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④为形容词作名词,⑥为形容词作动词,⑧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行李之往来
B.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倚柱而笑
C.①君为我呼入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解析】 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项,①介词,替,给;②动词,认为。D项,①介词,趁机;②副词,于是。
【答案】 B
4.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此亡秦之续耳
【解析】 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答案】 B
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2)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答案】 (1)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目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0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内诸侯 内:接纳
C.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解析】 遇,应为款待,对待
【答案】 D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良曰:长于臣。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D.①沛公默然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解析】 A项,以,都是介词,把。B项,乃: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处所。D项,然:①形容词词尾;②连词,表转折。
【答案】 A
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3分)()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解析】 ②表现张良的谋略;③是张良与项伯交往的缘由;④是刘邦的话。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 D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解析】 B项,表现了他处变不惊说法不当,文章中有沛公大惊一语。
【答案】 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怎么应付这件事呢?
(2)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而事智伯去:前往
B.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C.卒释去之 卒:最后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解析】 去:离开。
【答案】 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豫让者,晋人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乃变名姓为刑人乃遂私见樊於期
C.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使工以药淬之
D.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解析】 A项,表判断的语气词。B项,副词,于是,就。C项,介词,用。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答案】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彼义人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不能表现他的忠义。③是赵襄子对豫让的评价。⑤是赵襄子劝豫让的话。
【答案】 D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抹厕所,想在赵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赵襄子识破。
C.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赵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解析】 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与文意不符。原文是说豫让在拔剑连击赵襄子的衣服,权当为智伯报了仇之后,拔剑自刎。
【答案】 D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
(2)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做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过去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但是没什么名声。后来他离开他们去侍奉智伯,智伯非常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联合谋划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涂上油漆,作为饮酒器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哎呀!男儿应该为了解赏识自己的人去死,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献出生命,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涂抹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一惊,捉拿并审问涂抹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赵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把他放走了。
豫让走了以后,不久,赵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赵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赵襄子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卖力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做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做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感慨叹息,流着泪说:唉,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经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替自己做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义气。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里话!于是赵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拔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三、语言表达(15分)
16.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一个历史人物,写一句话谈谈你对他的认识,修辞方法要一致。(6分)
示例:项羽,乃百世难得之英才!忠于义,重于信。
备选人物:烛之武 刘邦 张良 荆轲 樊哙 范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仿句练习,但规定的评论对象都是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历史人物。示例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用一个散句给人物身份定位,二是用一个对偶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或性格。
【答案】 烛之武,生于乱世的精于辞令的外交家!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荆轲,身处危难的燕赵悲情英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17.(2019湖北高考)2019年4月9日,湖北省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读书月活动正式启动。为配合这次读书月活动,请从《楚辞》和《史记》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一则阅读宣传语。
要求:①联系该书内容;②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写阅读宣传语的形式,考查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写阅读宣传语就要写出为什么要推荐读这本书,还要概括所选书籍的精髓,比如对人物的概括或是对书籍大意的阐释。语言力求有文采,有鼓动性。
【答案】 (示例一)著《离骚》屈子行吟泽畔,书香荆楚传华章;读《楚辞》楚人再诵乡音,文化湖北续辉煌!
(示例二)史家绝唱,无韵离骚;读史明志,鉴古通今。史学经典,请读《史记》!
18.请为下面的事件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包括标点)。(5分)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 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 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 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到1 000字统一调成800字。
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一般来说,一句话新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本题答案可拟为: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增加背诵、减少识字引发争议。
【答案】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增加背诵、减少识字引发争议。
四、写作训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顺境中我们拒绝自满,逆境中我们拒绝放弃,学习中我们拒绝散漫,生活中我们拒绝放纵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叙写经历,或发表议论。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属于独词式。社会是一个名利场、大舞台,形形色色的诱惑,浑浑噩噩的平庸,妄自菲薄的自卑,纸醉金迷的奢华,眉宇紧锁的忧愁如影随形,面对这些,我们应坚决说不。
拒绝喧嚣是为了宁静的生活,拒绝奢华是为了保持质朴的天性,拒绝世俗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强权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拒绝放纵是为了自身的更加完善,拒绝忧愁是为了保持快乐
不过,应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值得我们去学会,这里的拒绝显然另有深意,因此如何多角度深入挖掘,写出独特、写出深刻是构思的关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学会拒绝。学会拒绝生活的罂粟。文章中重点扣住学会二字,阐述学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证拒绝的重要性。
②拒绝:内容可以是拒绝平庸拒绝放弃拒绝诱惑等等。既可以写一个拒绝的故事,也可以论证为什么要拒绝及拒绝的重要意义。
③拒绝也是一种智慧。
④拒绝与接受(获得)。但必须明确拒绝与接受(获得)是一组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拒绝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受,拒绝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接受,要透辟地论证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寒假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1234024.html
相关阅读:2018高一寒假语文复习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