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一中北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 陈乃鲁 审题人 刘珍)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1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骐骥(jì) 袅(niǎo)娜 蓊(wěng)蓊郁郁 自给(gěi)自足B.惬(xiè)意 阿谀(yú) 六艺经传(zhuàn) 惴(zhuì)惴不安C.邂(xiè)逅 眷(juàn)眷 萎靡(mǐ)不振 木直中(zhòng)绳D.拓(tà)本 倩( qiàn)影 挈(qì)妇将雏 预备走舸(g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隔漠 皓首 金石可镂 故步自封B.寒喧 影璧 锲而不舍 藕断丝连C.风姿 磨砺 燥动不安 急于事功D.震慑 枭雄 口诵心惟 杞人忧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生动、最准确的一组①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 着水面飞走了.②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 了需要解决的矛盾。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 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④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A.贴 暴露 掩盖 幽静 B.掠 暴露 掩盖 幽僻C.掠 显露 掩藏 幽僻 D.贴 显露 掩藏 幽静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人不愿在思想艰苦上花气力、下功夫,对科学理论浅尝辄止,只求字面上理解,没有从实质上把握.B.回顾方舟子十年打假,各个领域基本上杀遍,四面出击,替天行道,常常处于八面受敌的局面.C.5年前,南京发生了著名的“彭宇案”,近年来,此类事件也有发生,弄得人心惟危。人们不禁耍问: “路遇老人摔倒,是扶,还是不扶? ”D.作为学生,有了认真求学的态度不一定就能掌握全部渴望了解的知识,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敢于不耻下问,求学于书本,求教于师长、求解于实践。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B.“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C.人民币升值无法扭转美国对华外贸逆差,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区域重点转移所决定的。D.这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先生过去所使用的物品和书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加快……质量”搭配不当;C句式杂糅, 这是由于……”或者“……所决定的”。 D语序不当,“各式各样”应放在“物品”前。所以选A。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 “治人”,从而由“贱”入“贵”,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出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菔务于帝王的“家天下”,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配下,为帝王的“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 (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小题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大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B.“学而优则仕”使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被吸引到官员队伍中。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D.“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小题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面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子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B.士子被科举功名引诱,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C.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D.士子为帝王的“家天下”耗尽心力,以便在相当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名。【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B.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士子们对帝王有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附,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心者”“治人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D.《三国演义》中祢衡痛骂曹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只是因为“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区域在第四段。所以选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于,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主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团,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邦,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阚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 阙:亏损,削弱【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小题3】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了,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掉郑国就对您有好处,我就敢麻烦您来做这件事。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够勇武的。【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3分)【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内容大意可知,济:渡河。所以选B。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小题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4分)【小题2】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答案】【小题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2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分)。【小题2】前三句主要写景,借景抒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解析】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8【解析版】山东省新泰一中北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14348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