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年12月月考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命题人:俞永刚 复核人:高一语文组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 (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守(g) 戕害(qing) 百舸(g) 坍圮(pǐ)B.静谧(m) 商榷(qu) 恣意(c) 砌墙(qì) C.熨帖(yn) 泥淖(no) 饿殍(pio) 甲胄 (zhòu)D.永(jun) 诳语(kung) 慰藉(ji) 襁褓(qiǎ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B.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齿笑我是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太阳已经落,还将最后的一抹光辉像扫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在落又贪婪地印照了一阵后,西边的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D.我们甚至可以说,不管你懂不懂古典音乐,每一个人都可以从马勒的音乐中感受到一个赤裸裸的灵魂的剪熬和颤动,不仅是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而已。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打铁还需自身硬。身处新的历史 ,无论是搞改革还是谋发展。我们党拥有的条件和手段都比过去丰富,但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也更加严峻。(2)面对中国原创音乐剧是否能“自我救赎”、实现与国际接轨的 大型原创音乐剧《昆仑神话》国际版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3)40年后,纪录片《瓦尔特》于 11月8日登陆塞尔维亚各地院线,这部影片将真实人物与银幕上的瓦尔特交织在一起,试图探明现实与传奇之间 的联系。A.方位 置疑 不绝如缕 B.方向 置疑 千丝万缕C.方位 质疑 千丝万缕 D.方向 质疑 不绝如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面对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大批农民人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已经出现了人去村——从“空巢”到“弃巢”。B.人们想弄明白的是,这个小伙子是如何赢得中国第一条世界职业击金腰带的?虽说“高手在民间”,但是从未接触过体制内的训练,从没有进过体校或专业队。熊朝忠的成功还是让人感到吃惊。C.根据协议,中国联通将通过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食品安全等物联网方面来建设应用平台,同时加大对物联网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提升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D.前些年部分省市实行春季高考改革,将高考变成一年两次,旨在改变一考定终身问题为目的,可是由于相关制度不配套,政策保障不给力,致使春季高考改革“先天不足,后天缺氧”,没几年就几乎偃旗息鼓。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2)秦人不暇自哀,;,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3)乱石穿空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赤壁》(4) 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6.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4分)叶子 秋霜 戏剧 色调7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3分)普通话和方言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依法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交际障碍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歧视、禁止方言。方言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将长期存在。普通话在全国通用。方言在方言区使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自发挥其功能作用,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对方言特别是一些濒危的方言,还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有声数据库的建设等进行调查、整理、研究和开发应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 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患:忧患。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以前假使。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及,等到。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 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 (1)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2)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李 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1.请用“”给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李桢(2分)(1) 苏洵 (2) 李桢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浣溪沙①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任颍州知州时所写,描写的是人们到颍州西湖游春的景象。13.赏析第二句中“浸”字的妙处。(2分)14.词的最后一句“日斜归去奈何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词意作具体分析。(4分)三、(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l题。(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中文文学网站总数在4000个以上,而国内汉语原创文学网站也已超过1500家。如目前最大的它文网络原创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就存有原创作品20余万部。日新增3000余万字。目前该网站拥有驻站作者15万人,日浏览量曾创下2. 2亿次的记录。如果所有的文学网站、门户网站的文学频道、文学社区,再加上一些个人文学主页和博客中属于文学的那部分累积起来,恐怕只有巨型计算机才算得出网络文学作品的总量了。如果说,文学网站、传统文学图书、文学期刊已构成当今中国“三分天下”的文学格局的话。唯有文学网站之维最具成长活力,与时下传统文学影响力的低迷之势相比,谓“风景这边独好”。不过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带给文学的更多的是数量的急剧膨胀而不是文学品质的改善和提升.“灌水”之作甚多及其“文学性”的匮乏。已成为人们对网络文学信心不足乃至诟病不断的根本原因有人将其称之为“乱贴大字报”、“马路边木板上的信手涂鸦”等决不是空穴来风。网络上的快意书写和自由发表犹如“不穿鞋的奔跑”(痞子蔡的比喻),“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文学“圆梦”机制.生产的有海量的文学也有不堪卒读的垃圾。以至于作家莫言“不想谈这些莫名其妙的网上文学”.网络写手慕容雪村用“进步巨大、毛病太多”来概括网络创作中粗糙的高产。“十年写作越写越水”成为近期中国作协等三家单位发起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中许多人使用的关键词之一。对于那些懂技术却不懂艺术的“网虫”、“闪客”们来说.他们在网上“玩文学”,容易流于戏谑、粗疏和随意。把文学对人文审美的关注变成随所欲。境下的“平庸崇拜”,创作常常成为孤独化狂欢”的游戏。这种自由生产的文学机制有助于“民间文学力”的自由释放,但免不了要批量生产出“网际文化快餐”和“心情留言扳”。我们随便打开一个文学网站都不难看到过眼云烟般的准文学”抑或“非文学”。于是,“文学性的技术化消解和文学非艺术化的出现就是在所难免了。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是数字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但文学的数字化生存并不就是艺术的胜利。网民的“艺术在线”一旦不是为了艺术的目标,纵使将文学纳入新媒介的丛林,它生长出来也未必是艺术审美的果实。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作品数量庞大,但总体上看其艺术质量还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期待却是不争的事实。发表作品“”的降低和作者艺术素养的良莠不齐,使得有“网络”而无“文学”,或则“过剩的文学”与“稀缺的文学性”形成的鲜明反差,正是小荷初露的网络文学在前行中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节选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前行路上三道坎》)15.第一段最后说“网络文学‘风景这边独好…,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6.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不穿鞋的奔跑”、“门槛”这两个比喻的含义。(2分)17.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在黄永玉(1924一)的人生故事中,表叔沈从文(190浙江省重点高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19574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