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一 语文 (时间:14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博客语文:性情展销会黄集伟“博客语文”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这也就是说,当博客恢复了全国人民写日记的优良传统后,老中少文青、愤青、白领间的交流又有了一个新渠道,而较之被好事者称为“博客元年”的2003、2004年的博客语文已渐次成为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于一体的一个新舞台。它对一个都市年轻人的影响还不只是一夜之间忽然拥有了无数本公开的日记、公开的情书、公开的私生活细节展销会那么简单。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LOGO”,自此,尽管每天星星还是那天星星,但那个越是上不去越想上、再困再累也要“更新”的夜晚却被完全“刷新”。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近五六年间,应对“读图时代”、“影像文化”冲击,报人出版人筋疲力尽,有关纯文字信息传播方式必将崩盘的危言耸听也日渐真切,在如此语境中,展示个人文字魅力的无穷高手忽以博客方式风起云涌,也真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意外。个人博客是一个长于展示私密的空间、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可其实,它更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引发鲜花或臭鸡蛋的语文写作研讨会……在这里,比内容表述更重要的,是博客主人的独唱以及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所组成的语文大合唱。有一个网友在留言中写:“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发骚?”这句肺腑之言刚好道出了博客语文中独唱、合唱交替混杂、混乱、混沌、混合的真实情景,生动莫名,真切莫名。“博客语文”说到底最像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在这个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组成的合唱背景中,原本孤单的精神得以滋养、鼓励。它所仰仗的除了个人的语文修养及感觉外,语文的试验精神似乎更显重要。甚至哪怕即兴涂鸦、写流水账,也是考验作者语文的想象与天赋———说迷恋酗酒,某博客写:“喝醉睡觉,喝死埋掉”;说减肥失败腰围扩张,某博客写:“对不起,最近我的腰部缺乏表情”;说心情欠佳感慨人生无常,某博客写:“只是生命不能另起一行”;说第一次下厨,菜被做得一塌糊涂,某博客写:“蚂蚁都死在路上,树都糊在锅底”(蚂蚁上树)……由此可见,在博客语文中,不仅老经验、新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就算写吃喝拉撒,也需风情万种——而那种八股十足、俨然十足的博客恐怕连喝倒彩的人也没有。从本质上说,“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一种较少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一个自称“颓废”的博客说他已“颓废得露出骨头”,而另外一个博客说她的写小说的用意在于“用文字向文字脱帽”;一个阅读别人博客上瘾的博客说她自己坚持每日花大量时间阅读他人博客,无非是“我在偷看她在不在偷看”,而另一个读完“连载小说”的博客则留言说:“我对你的故事吐痰” ……在如此率性、个性、任性的表述中,海量新鲜的语文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诞生。说实话,博客确是一个自恋集中营。但比这更值得嘉许的,是在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派混乱喧嚣之中,它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1.根据文章,下列对“博客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博客语文是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于一体的一个舞台。B.一般说,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和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C.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不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D.博客语文像是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筛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客语文所仰仗的是个人的语文修养、感觉与语文的试验精神。B.在博客语文中新老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C.个人博客是一个为展示私密的空间而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也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语文研讨会。D.在博客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中,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3.根据原文内容和有关想象,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客语文能显露个人的真性情,体现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文字魅力。B.本文作者像一个观察哨,时刻关注着,用一双“语文眼”,兴致勃勃地阅读、观察,从一些现象中看出和归纳语文的“潜规则”。C.作者关注博客这一种新事物,“性情展销会”,“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写出“博客语文”之与众不同。D.作者意在提醒我们,在博客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gkstk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 ②道:通“导”,引导。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造焉造:到……去B.却行为道却:退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达到,及D.愿足下急过太子过:超过5、下列各组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3分)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B.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刭而死C.①太子避席而请曰②偻行见荆轲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D.田光自杀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并完成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8、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9、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曾记否, , 。 (《沁园春 长沙》)(2)、复为慷慨羽声, , 。(《荆轲刺秦王》) (3)、君子病无能焉, 。 (《论语》)(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纪念刘和珍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老黄牛伍维平还没有像往年一样为主人犁完五亩地,老黄牛的一条腿断了。折腿的事就发生在昨天。①昨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这是个今年开春以来少有的好日子,农夫们不用互相招呼就纷纷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垄,一年的农事在鞭子的抽打声和吆喝声中开始了。老黄牛是一头经验丰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奋劳作。他像往年一样卖力耕田,但他在时光的打磨中已经很衰老了,拉着一驾犁好像拉着一座大山在走,异常沉重。主人斥责他,他羞愧难当,叹了一口气,一咬牙一使劲,他听到了发自身体内部的一声响,一条腿断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声音。②暮霭落尽,黑夜升满。老黄牛独自蜷伏在牛栏里,想着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惫的头颅,凝视着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满眷念和回忆。他把自己的爱与恨、乐与苦、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21927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