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卷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试卷Ⅰ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kě) 句读(dòu) 灰烬(jìn) 跬步(kuǐ) B.经传(zhuàn) 跨跃(yuè) 狭隘(yì) 慰藉(jiè) C.挣脱(zhèng) 摇曳(yè) 惆怅(chóu) 浪遏飞舟(è) D.给予(jǐ) 祈祷(qí) 峥嵘(zhēng) 面面相觑(xū) 2.下列各项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寥廓 急燥 斑斓 满江碧透 B. 遨游 琐碎 啮噬 痴心枉想C. 迷惘 摇曳 弩马 血脉相承 D. 祈祷 淘汰 惆怅 风华正茂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 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 着社会的良知。? ② 艺术真实的使命可以暂不? ?现实生活的法则,因为虚构是小说家的特权。? ③ 悲悯情怀? ?了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 A.守护 理解 超脱B.守护 理会 超越 C.守候 理会 超脱D.守候 理解 超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杭州小河直街这条历史名街经过整修,恢复了旧貌,让众多的参观者流连忘返。? B.在那些帮扶对象需要关心的时候,郭明义常常能够锦上添花,献出自己的爱心。? C.互联不是一个只是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格,却随心所欲地践踏他人人格的地方。? D.在世博园区,炫目影像固然令人叹为观止,一些质朴无华的历史遗存也有魅力。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坚决有效的措施制止英语侵入汉语现象的蔓延,若干年后,汉语将变成汉英混杂、不汉不英,汉语将不再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传情达意的语言体系。B.针对当前学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语文课本应用一些文学性强的作品去滋养学生的心灵。C.目前“养生专家”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传播过程中特别关注人,并注重以最通俗易懂的语句把养生知识传播给受众造成的。D.如果听任高房价引发的引进人才难、留人难现象发展蔓延,几年后,上海的科研实力和竞争力可能削弱。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人生真是太渺小,和时间相比,和夜色相比,和海洋相比……哪怕是? ,也比人更长久。它永不疲倦地涌动着,没有死,也没有生。或者说它们无时无刻不在 ?,也无时无刻不在诞生当中。你不能说一朵浪花死了,就像你不能说一朵浪花? 。①一颗露珠②一朵浪花③死亡之中④新生之中⑤是在何处死亡⑥是在何处诞生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B.土地说:我要接近天空/于是,山脉耸起?(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C. 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顾城《规避》)D.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余光中《乡愁》)8.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A.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元宵)? B.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龙舟锦标,遗风犹自说三闾(端午)? C.九九芳辰,年老又赏登高景? 三三令节,秋深还添延寿春(重阳)? D.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 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清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C. 术业有专攻 攻:攻克15.下列有关课文和作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食指在特定的“文革”时代,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事,他自己不解、迷茫、失望,不断地在痛苦中反思。B.“相信未来”,就是诗人在反思之后心中确立的信念,表现了诗人的执著与坚定。 C.本诗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过程,前两节意象灰暗,暗示诗人看不到希望。后面意象开阔,表明诗人经过思想斗争找到了答案。 D.“用孩子的笔体”写出了诗人意念的纯真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二、阅读下面的,完成-25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人的潜能是多元化的。因此,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也绝非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创新。学校教育究竟如何能够顺合人的自然禀赋来挖掘人的潜能? 在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言或传记中,我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发现,好奇心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对每个人而言,好奇心最初本是无功利的,它不过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在与他人或社会互动过程中,好奇心可能会逐渐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在不同阶段,能够持续地给予这种好奇心以呵护,以智慧性的引导,所谓人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开掘。 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实,好奇心的满足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而言几近于一种奢侈。漠视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之的体制化教育,在单纯的知识理解或获得上或许是不坏甚至是不错的,但是,在人的各种潜能开掘及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却可能是最为失败的。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所谓的习惯和规矩养成便开始成为学校日常生活规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随着年级的递增,在目不暇接的考试、竞赛和评优体制下,学习与学生的内在精神满足渐行渐远。学生的爱好越来越偏离其自娱性的本质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学开始带有被动性,习带有强制性,好学一旦不再出自于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而是为了取悦于他人,求知就逐渐黯淡了其灵性和智慧之光,求技和求艺就渐趋丧失了其创意之美。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其天赋和潜能的个体,被分等、隔离和排斥,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分数让少数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有了业绩和政绩,引发了所谓的榜样效应,也收到了所谓激发人们急起直追的竞争(模仿)效果,但是,它挫伤的却是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中国人并不缺乏智力和知识优势,甚至也不缺乏吃苦和勤奋精神,但是,匮乏的恐怕就是被早期教育所遏制的好奇心以及由其所引发的内在激情和思维的灵活性。 (节选自阎光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有删改)16.下列对好奇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的阐述,恰当的一项是A.好奇心能够使学校教育顺合人的自然禀赋,并因此来挖掘出人的潜能。? B.好奇心能最大程度开掘人的创造性潜能,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 C.好奇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它会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具有目的性。? D.好奇心会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探索,成为带有个体偏向的兴趣或爱好。17.下列对如何呵护好奇心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好奇心带有一定目的性,需要学校在不同阶段教育过程中给予智慧性引导。? B.通过合理引导和激发,把个体引向探索之途,使好奇心成为少数人的特质。? C.使好奇心发展为一种持续的关注,满足求知之需,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D.应该顺合人的自然禀赋,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满足人的内在精神需求。18.下列对当下教育现实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漠视学生的好奇心,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好奇心。? B.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注重习惯和规矩等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思维的激发。? C.学生的学习带有被动性和强制性,好学是为了取悦他人,具有功利性色彩。? D.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天赋和潜能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节选)黄敏兰史铁生曾经对我说,他一生中的一大遗憾就是没能上大学,要不是因为那场倒霉的病,他肯定会像我一样在1977年考上大学。虽然农村生活也给我带来不少疾病,例如淋巴结核、风温热等等,但是毕竟没有像史铁生的病那样可怕。我等到了恢复高考那一天,所以后来的生活道路也要比他顺利得多。史铁生还说,他若参加高考,一定会报考英语专业,因为他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本人也喜欢英语。我想,那不是太屈才了吗?如果史铁生不成为文学大师,而是从事其他行业,哪怕是很好的职业,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中国文学都将是一大遗憾。史铁生初回北京后的几年,几乎就是在痛苦中挣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人们一般喜欢引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我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史铁生从陕北回京后马上住进友谊医院,是在他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当时他曾暗中发誓“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没想到一年之后却是被人抬着出院。为什么没治好病也没去死呢?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天使般的大夫的挽救。一位王主任和一名护士长两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下来”,王主任后来劝他看书,说:“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给他指出一条活的路,让他慢慢地做些事,于是慢慢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还有就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史铁生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朋友们鼓励他,不时给他带来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期待。出院后的史铁生成了“待业青年”,前途无望;他母亲不甘心放弃,多次尝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也引起他的烦恼。于是他经常失魂落魄地摇着轮椅到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地坛的苍凉与宁谧让史铁生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暂别外界的纷扰,沉迷于精神的畅想、与大自然的交流。静下心来的他,也能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洁净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支浙江省杭州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22553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