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似 B.它们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C.它们是碳元素的三种单质 D.它们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一组是A.CO2、NH3、HCl B.H2SO4、HNO3、BaCl2C.H2SO4、H2O、Cu D.液态KNO3、NaOH溶液、CH3CH2OH3下列物质中,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是①氢氧化铁胶体 ②水 ③豆浆 ④蔗糖溶液 ⑤FeCl3溶液 ⑥云、雾A.②④⑤ B.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④4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ANH3 B.CH4 C.NaHCO3 D.HClO3 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8 g水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含有分子数为NA的氧气的质量是32g/mol D在2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的Cl- 数为4NA6.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C2O3)。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AC60、O3 B.H2O2、N2O4 C.H2SO4、H2CO3 D.Na2SO3、KMnO47.做焰色反应实验用的铂丝,每试验一种样品后都必须 A.用水洗涤2~3次后再使用B.用盐酸洗涤后,经蒸馏水冲洗,方可使用C.用滤纸擦干后才可使用D.用盐酸洗涤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到没有颜色,才可使用8.某固体NaOH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若要将该固体配制成较纯的溶液,则其主要的实验操作过程应是A.溶解→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溶解→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C.溶解→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溶解→加适量盐酸→加热9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B.标准状况下,22.4L的O2质量是32gC.2gH2所含原子数目为1mol D.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11某微粒用符号ZAM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C.所含电子数为(Z+n) D.中子数-电子数=A-2Z-n12从海水中提取粗盐的主要操作是 A.蒸馏 B.萃取 C.蒸发结晶D.分液13.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面以下B.蒸馏过程中,加入沸石(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C.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上进下出D.为提高蒸馏的速度,可以不用石棉网而直接用酒精灯进行加热14.只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鉴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的是A.酚酞试剂B.氯化钡溶液 C.紫色石蕊试剂 D.碳酸钠溶液15.容量瓶上标有的是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质量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16.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硫酸铜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17.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_1 NaNO3溶液中NO3_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0 mL 1 mol?L―1 Mg(NO3)2溶液 B.5 mL 0.8 mol?L―1 Al(NO3)3溶液C.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 D.10 mL 0.5 mol?L―1 Cu(NO3)2溶液18.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NaOH + HCl == NaCl + H2O B.H2CO3 == H2O + CO2 C.H2 +CuO == Cu + H2O 2CO + O2 == 2CO219.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与贮存过程中必须防止泄漏。一旦储存液氯的钢瓶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人群向低处疏散B.将人群向顺风向疏散C用浸有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D.向泄漏地点撒一些氯化钠20.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是AMnO2→MnSO4B.AlCl3→Al(OH)3 C.KI→KIO3 D.HNO3→NO21.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漂白粉跟空气中的 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 HClOC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22.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光照氯水有气泡放出,该气体是Cl2C.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将变深 D.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2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KClO3在反应中是还原剂B.1 mol KClO3参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能得到22.4 L气体C.在反应中H2C2O4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1 mol KClO3参加反应有1 mol电子转移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4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4分)24(8分)同温同压下,有0.3molO2与0.2molO3,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它们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 ,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25(8分)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①)。(2)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3)次氯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③)。(4)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反应编号) 。26.(12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其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2)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 (只填一种),简述选择其理由 。(3)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ml碘水和15ml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H.静置、分层。(a)过程③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编号字母) ;(b)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 ;27(10分)现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H2SO4来配制500 mL、0.2 mol?L-1的稀H2SO4。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 ②烧瓶 ③烧杯 ④胶头滴管 ⑤量筒 ⑥容量瓶 ⑦托盘天平 ⑧药匙。请回答下列问题:上述仪器中,在配制稀H2SO4时用不到的有 (填代号)。经计算,需浓H2SO4的体积为 mL(保留一位小数)。现有①10 mL ②50 mL ③100 mL三种规格的量筒,你选用的量筒是 (填代号)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能引起实验结果偏高的有 (填代号)。①洗涤量取浓H2SO4后的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将浓H2SO4直接倒入烧杯,再向烧杯中注入蒸馏水来稀释浓H2SO4④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⑤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⑥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标线⑦定容时,俯视标线28.(8分)有一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2CO3、NaCl、Na2SO4、BaNO3)2、K2CO3、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1)将该粉末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2)在滤出的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3)取滤液做焰色反应,可证明滤液中含Na+,不含K+。由上述现象推断:(1)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2)如要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检验,如何操作: 29(8分)将11.2g铁投入200mL某浓度的盐酸中,铁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所用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2)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3)在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Cl2,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Na:23 Fe:56 Cu:64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4分)27、(10分)(1)② ⑦ ⑧ (2)5.4mL ① (2分)(3)① ② ③ ④ ⑥ ⑦ ; ① ② ⑦ (2分)点燃加热江苏省沭阳县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241954.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扬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