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教师命题比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七道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人: 新田一中 叶春霞一、基础知识(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翌(yì)年B. 弄(òn?)堂 (è)梦 创(chuàng)伤 殒身不恤(xù)C.(lì)临 长歌当哭(dàn?)D.横亘(?èn) (wǔ)视 叱咤风云(ch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婆娑 撰写   B.黯然    C. 云宵  焦灼 D. 窒息 荤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史应是真切的、实在的,也是不容更改的,岂容某些日本人信开河? B.C. D. 4.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党和国家决定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大学将继续扩招,我省录取比例有望达到二比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B.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C.适足以累之也 适:适合D.卒全其城 全:保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许之否乎 ②.① ②吾其还也。C.①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②.①母程氏亲授以书 ②.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的一项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④轼之才,远大器也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3)()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1)诗歌的颈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试作赏析。(3分)答: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4分) 答: 13、(自编)根据前后句子按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7分)Z§x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⑵荆轲和而歌, , 。 (《荆轲刺秦王》)⑶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⑸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⑹沉默呵,沉默呵, ,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①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他把国学等同于国故学。②这个定义能不能成立?如果成立,则举凡研究一切过去历史文化的学问,都是国学。但历史文化这一概念所包含内容未免太庞杂,哲学、法律、宗教、艺术、文学、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礼仪、制度、工艺、服饰等等,都可以囊括在内。对所有这些内容的研究都可以叫做国学吗?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 ③后来大家比较一致接受的定义,是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直接联系在一起。以此,钱宾四先生《国学概论》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先生抗战期间在江西泰和讲国学,也开宗明义地标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已经是给定的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相当长时间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经历了收缩过程。 ④盖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因此之故,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然不容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令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先生认为,所谓国学,就是“六艺之学”。“揩定”一词是佛家用语,马先生说:“每下一义,须有法式,谓之揩定。”⑤“六艺”亦称“六经”。我国学术的源头即在于此,中华文化的原典精神亦出于此。我们今天讲国学,重要的一点是回归“六经”。 ⑥至于“六艺”在国人的精神世界可能发生的作用,《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有如下概括:“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絮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概括的固是“六艺”本身的精神旨趣,但也都关乎生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修养和品德。换言之,“温柔敦厚”是人的品性,“疏通知远”是人的学识,“广博易良”是人的和乐,“?静精微”是人的玄思,“恭俭庄敬”是人的礼敬,“属辞比事”是人的正见。《庄子?天下篇》解“六艺”又日:“《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马一浮先生认为上述孔、庄两家对“六艺”的解泽,简明而得其宗趣。⑦我们作为现代人,尽管为各种闻见的知识所包围,可是我们的精神血脉里亦不可没有“六艺之道”。而虽为现代人,又何妨也是受过“六艺”熏陶的“六艺之人”。在马先生看来,“六艺之教”应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如果条件具备,不排除也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使蒙尘已久的人类,革除习气,变化气质,回归本然之善。 (刘梦溪《到底什么是国学》)14.(现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胡适的国学定义错误在于没把国学和我国固有的学术联系起来。B.在国学定义问题上,马一浮比胡适更符合确定概念的一般规则。C.钱宾四给国学下的定义综合吸取了胡、马两人国学定义的长处。D.马一浮认为“六艺之教”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血脉。15.(现题)马一浮认为“六艺”对现代人类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关乎生之为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品德。B.“六艺之教”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血脉。C.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资源。D.使蒙尘已久的人类重新回归本然之善。16.(改编)本文中国学定义的变化表现了治学的什么特点?答: 五、现代文(文学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⑴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⑵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象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吗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⑶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⑷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湖南省新田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教师命题比赛)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242306.html

相关阅读:2019秦皇岛一中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