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按遗嘱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①秦设御史大夫 ②唐设三省六部 ③北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军机处A.①② B.C.D....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9.“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②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③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④至今依然残留的封建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11.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A. 《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13.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以及后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  )(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C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A.金田起义 B.天京 C.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D.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25.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  )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大岗村水稻亩产超15万斤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某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打赢,说明该故事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最根本的不同是(  )台湾问题是现实问题,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不同政党间的问题,港澳问题是国家间的问题台D.台湾问题是中美间的问题,港澳问题是中英、中葡间的问题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  )峥嵘岁月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峥嵘岁月 伟大转折 千年局变 中国新生 继往开来 世纪跨越千年局变 峥嵘岁月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千年局变 峥嵘岁月 伟大转折 中国新生 世纪跨越 继往开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知道,你们也无限怀念祖国和大陆上的亲人。这种绵延了多少岁月的相互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民族、国家和人民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材料三 胡锦涛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四 中新网2009年10月12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12日刊出署名文章说,马英九今年“双十讲话”充满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承认一年多来两岸合作范围日益扩大,善意与互信逐步累积,未来利于两岸人民福祉的工作等待开展,又指出两岸间的差距与疑虑有其历史因素,不可30周年座谈会上六点重要讲话的非正式回应。虽然马英九迄今仍未有公开、正面地予以回应,但其实其前五点正在落实进行中。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国内国际背景。(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形势下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台湾当局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分)(1)结合所学知识,试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国内国际背景。(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新形势下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分)(4)依据材料四,说明台湾当局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分)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247829.html

相关阅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