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试卷高一历史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1.“族谱连两岸,乡情续五缘”,“客家祖地”上杭县以客家族谱为载体,深入挖掘内涵,开展族谱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内外客家人特别是台湾地区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进行族谱对接,增进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下列对客家人重视族谱文化研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 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C.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D.古代分封制的遗风2.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卿大夫 C.鲁国国君 D.士3.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 ?D.礼乐制度4、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 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实行郡县制 B.改革中央官制 C.实行分封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5.《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B.严格的等级关系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6.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历史文化渊源应追溯到 A.大禹治水 B.商代制度 C.春秋诸侯争霸 D.西周分封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习俗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8.下面是某学校高一年级同学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认识,请你对此判断正误:①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包括镐京、洛邑在内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乙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 ③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④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够成为大宗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D.②③正确①④错误9.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到:“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下面与“宗法”无关的是 A.“太子死,有母弟则立之,无则长立。” B.“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C. “为之君,为之大宗也。” D.“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10.“簋”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具,在祭祀和宴飨时,“簋”以偶数组合,它与奇数组合的“鼎”配合使用,天子用九鼎八簋。据此判断“每食四簋”的规制属于 A.天子 B.诸侯 C.士 D.卿大夫11.《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B. 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C.周王室衰微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国12.《Atisas of World History》一书中写道:“The old feudal(封建的)system of government was abolished and a system of prefects(官员)was introduced by Qin Shi Huangdi(秦始皇)。”这里的“feudal system”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1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14.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5.《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汉朝政府的统治经过大约100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统治权从正规的政府高级机关转移到一个私人性质的尚书手中。”这说明 A.汉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汉武帝废除丞相职权 C.尚书拥有最高决策权 D.汉朝政府走向私人化16.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17.《剑桥中国史》中关于西汉的地方组织写道“随着一个单一帝国政体的重建,高帝设法调和这两种完全对立的制度,以便满足那些有功于他的人。这样,秦的模式就用于中国中部,……但是其他地方则以另一种安排为主。”这种安排导致了 A.宗法制得到发展 B.郡县制出现 C.分封制日臻完善 D.郡国并行1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 A.汉景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B.西汉前期郡国参半,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C.“七国之乱”反证了郡县制的合理性 D.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同姓宗室建立诸侯国19.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但他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害弟,夺取了皇位,所以常常被人所非议。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违反了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C.封建社会中的礼乐制度 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20.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B.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21.武则天当政时期部分年份的中举者出身表(单位:人) (据王定保:《唐摭言》)基于当时“能进入国子学的几乎都是勋贵和高级公卿子弟”的情况,上面表格意味着A.扩大统治基础需要制度设计的进一步合理化B.唐朝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C.科举考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 D.武则天政府依靠门第选官 22.隋唐以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他们“老死于文场而无所恨”,由此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D.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23.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这道诏令的出台或执行不可能经过 A.尚书省、中书省 B.尚书省、吏部 C. 门下省、尚书省 D.礼部、户部24.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主要反映当时统治者A.以轻武重文为国策 B.以崇武抑文为国策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渴望收复幽云地区25.《朱子语类》中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这段话主要说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A.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 B.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 C.造成了边疆地区危机 D.过分削弱了地方权力26.史载“悉有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这反映出 A.议政王大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B.明朝内阁大臣实际上承担宰相的职责 C.清初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D.军机大臣掌握中央决策权力27.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答“金榜题名”。有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 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C.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28.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大宗正院,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称宗人府,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它应该隶属于 A.宣政院 B.枢密院 C.礼部 D.户部29.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C.皇权不断加强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30.学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有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B.《唐朝藩镇割据的成因浅析》C.《略议元朝行省制的影响》 D.《浅议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31题26分,第32题14分。共40分。31.(18分)阅读下列中国不同时期关河南省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清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266739.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课后习题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