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一中2015—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学年 历史 学科试题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7、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流域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 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C. 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D. 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8、“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避战自保 ?D.闭关锁国政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 B.非洲C.亚洲 D.大洋洲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树落,耕种田地的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A.19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14、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汁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1900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钢铁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总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不断大D.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古代文字发展到近代文字16、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中F1 >F2 的情况出现于( )A.1895-1913 年? B.1914-1919年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21.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22、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些言论符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四月提纲》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Ann NixOn 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这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其中“新就业机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提供的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扩大农业生产D.举办公共工程”。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材料的观点( )A.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 美国的里根改革;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27、“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A.?股票分散化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国有经济比重上升 D. 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 B. C. D.30、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做出的决策是( )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1、“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35、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的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A.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本卷共2个必做小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从图一、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分)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2)根据材料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实施存在什么问题?(4分)高一历史答案1——5 BCDBC 6——10 AADBC 11——15 BAABB 16——20 ACCAD 21——25 AADBD26——30 CADBB 31——35 CCCAD36、(1)1958-1960年呈上升趋势。原因: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大跃进”运动直接推动了工业国民收入的增长。1960-1961年呈下降趋势。原因:党中央开始执行八字方针,对工业实行调整。(2)1976-1987年间迅速增长。原因: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3)启示:经济政策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或生产关系的调整、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分)(2)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4分)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装 订 线姓名 学年 班级 学号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335163.html
相关阅读:甘肃省民乐一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