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下面的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后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的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立志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高洁的品德节操,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既希望建功立业,又想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也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几乎挨饿的程度,却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为深刻的哲学思 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的面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兮辞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他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而“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 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助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 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选自《中国学史》,袁行霈主编,有删改)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 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结论
D 在“人生的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意思的一项是 ( )
A 陶渊明决心保持高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 陶渊明在《归去兮辞并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的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助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便能够部分地达到。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内容的一项是 ( )
A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其内涵是一致的。
B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 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4—5题(8分每题4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暝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①,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②。
【注】① 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 ②海西头: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4、本诗前四句借景抒情,请试加分析。
答:

5、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
答:

三、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题1分
(1) ,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中哀怨, 。(戴望舒《雨巷》)
(3)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5)一年一度秋风劲,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6)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四、阅读下面字,完成7——10题(21分,7题5分,8题4分,9、10题各6分)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岂不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交过 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的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问起姓名,庹其五 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难念的姓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的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 庹其五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总是喜欢自己带茶。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的用途不多,说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人个儿子的,上下乡的时侯,儿子到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沟里,遇上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在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的茶树,又沿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下人都奇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参加上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后,竟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老孙的茶庹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了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清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了以前插队的那个村 寄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很好。村里人依旧很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侯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了,果然就出了茶。茶还是打项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 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呢。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第①段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庹其五的身份和习惯,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他对喝茶的喜爱,为下展开埋下了伏笔。
B 中设置庹其五认为老孙家的院子里种一颗粗大的茶树会更好这一情节,是为了说明庹其五的品位更高,审美能力更强。
C 庹其五对其他茶客解释“庹”,很自然地让我们想到孔乙己,暗含作者对他咬嚼字的讽刺。
D 第④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介绍庹其五儿子的故事,既和主题相关,也起到了承接上、引起下的作用。
E 标题为庹其五,但作者却围绕“喝茶”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标题不是很妥当。
8、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 简要分析。(4分)
答:

9、第③⑦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句话包含着他怎样不同的感情?(6分)
答:

10、“喝茶”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从情节结构方面,结合全,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8分)
答:

五、语言字运用(19分,11—16题各2分,17题3分,18题4分)
11、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晋何厌之有
C 人不敢与忤逆
D 群臣侍殿上者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A 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B 愿大王少假借之
C 断其右股
D 恐惧不敢自陈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 是寡人之过也(过:犯错误)
C 因人之力而弊之(因:依靠)
D 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B 裕发商场才开张,隆兴百货、利民超市又相继敲响了开业锣鼓,三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C 我们有很多义工团体,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都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
D 虽然有数百篇小小说佳作入选多种选本和语必修教材,但真正被社会认可并可能写进学史的小小说作家,实属凤毛麟角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段时间由于越南、菲律宾和马西亚等国纷纷宣布对南海部分岛礁拥有主权,致使我国维护南海领海、领土主权完整的行动越越困难
B 人类能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镜观测的太空碎片大约是13000个。其中,地球轨道上漂浮着不下4000个飞行器的残骸。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严重依赖进口,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性也越越令人担忧。
D 新的土地法规定,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各级政府不得以各种理由加以干涉。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 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 ④⑤③①②  D ③⑤①②④
17、下面是某市长途汽车总站一则告示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任改三处(3分)
我市至省城8月1日~8月3日的车票已经告罄;本站将调拨客车增开加班车,请旅客随时察看本站公布的临时车信息再购加班车票。
由于前段时间洪暴发,路桥毁损严重,本站北门暂时封锁,请旅客遵照本站工作人咒的指挥,从南门出入。不便之处,请各位旅客谅解。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18、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中华民族历崇尚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 ,兰的清幽贞洁象征人的品端气雅, ,菊的傲视严霜象征人的不屈不挠。
六、(40分)
19、阅读下面的字,根据要求。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到智利北部的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这里除蜘蛛外没有其他任何生物。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蜘蛛能够在如此干涸的环境里生存下呢?罗伯特借助电子显微镜,发现这些蜘蛛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泉。在这个世上,从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写一篇 作,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不少于700字,体不限,立意自 定,题目自拟。


2012——2013学年度(上)高一语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学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A (“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错误,第二段开头说,陶渊明所说的道“道”,“偏重于个人品德节操方面”。)
2、D(“这样做便能够部分达到”错误,原第四段未表达为“他也许能部分地达到”)
3、B(只有站在艺术高度——错误,中说的“艺术”不是学上的“艺术”而是人生“艺术”这种“艺术”要以“超级的眼光才能看到”)
二、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5题各4分,共8分
4、首联写天色已晚,诗人听到中猿声悲哀,沧江水急流奔涌,涛声扰人;颔联写风吹得两岸树叶飒飒作响,诗人寄宿的小船在月下大江上飘荡去,更显孤单。烘托出诗人怀友思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5、泪,这里用了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朋友倾诉。
三、名句默写,完成6题每句1分,共6分

四、阅读下面学完成7——10题,7题5分,8题4分,9、10题各6分
7、AD(B是为说明庹其五品位更高,审美能力更强原中无依据。C作者无讽刺之意,E 标题并无不妥当,围绕“喝茶”展开的,但主人公是庹其五。)

9、①第一次表达了他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②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思念,对村发展茶树种植摆脱穷困境地的欣慰
10、①小说以介绍庹其五的茶客身份和喝茶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的新茶结束,中间多次他与茶客喝茶情景,喝茶贯穿全,是全结构线索。
②庹其五的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暗线,这条暗线也借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变化而得以呈现。
五、基础知识运用
11、D (D与题干都是定语后置句)
12、D (A 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贫穷。 B 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借某种含义或力量达到目的。 C 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成条的东西)
13、B (过:错误)
14、C (罄竹难书:罪行多得写不过)
15、B (A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致使,C 定语中心词位置不当,应为“我国生产的石油” ,D 主宾搭配不当,去掉耕种后的“的”字)
16、D (③与上句尾“和谐”相接,⑤“不强调”与下句“强调”相接,只有④能引出段末句孔子事例,由此即可推出)
17、告罄——售完 察看——查看 封锁——封闭 遵照——服从或按照
告罄:言色彩重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这里用一般“查看”即可
封锁:用强制力量隔断使之与外界联系
遵照:指上级命令指示等
18、梅的冰肌玉骨象征人的高尚纯洁
竹的虚心有节象征人的虚怀若谷
六、40分
19、立意应抓住“在这个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可以从绝境积极心态,绝境与生命精彩等方面展开思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36568.html

相关阅读:高一语文暑假达标测试: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