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49年召开的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并通过《共同纲领》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答案:D
解析:《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的。
2.如图所示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里程碑之一。这项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 B.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
C.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D.2004年政协会议召开
答案:B
解析:1949年新政协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3.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C.全国政协的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答案:A
解析:注意审查题干中的关键词“民主政治建设”和时间限定,用排除法,应选A项。
4.(2007东济南实验中学高三考试,12)下图是为纪念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代应该是(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答案:C
解析:一届人大1954年召开,“当年”发行,答案为C项。
5.与西方相比,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西方国家实行两党制,但一个执政党一个在野党,相互攻击与竞争。中国则是中共为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相互平等、团结、合作。
6.下列叙述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相关的是( )
A.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C.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相关。
7.(2007东威海质量检测,5)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答案:B
解析:一届人大召开于1954年,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8.下列关于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其受到破坏
C.《共同纲领》曾起代行宪法的作用
D.利于调动各阶级、阶层的参政议政热情
答案:D
解析: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而非“各阶级、阶层”。
9.最早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早作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更加明确。
10.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2)以上制度最具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哪一个?简述其形成及发展过程。该制度建设有何意义?
(3)我国有几个省级自治区?试列举(至少三个)。
参考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过程:1949年新政协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949—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前,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大职能;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该制度遭到破坏,“革”期间政协工作瘫痪;“革”结束后该制度恢复,1982年中共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5个。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其中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该题属于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36736.html
相关阅读: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