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覃塘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覃塘高中2015年秋季期9月月考试题高一历史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甘引兰 审题人:唐晓良试卷说明: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Ⅰ卷为试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自已保存,Ⅱ卷一般为答题卷,考试结束只交Ⅱ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2、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C、设置理藩院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为此,他采取的解决办法是 A.重用身边的侍从和秘书等组成内朝,参与军国大事 B.开创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C.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D.设置军机处以提高行政效率,协助皇帝处理快速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5、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周的统治,发展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6、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8、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郡级小,只设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对下督责所属各县9、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10、“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的行省制度 D.明朝的内阁制度1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12、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13、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三省长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4、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推行 B.“皇帝”制度确立 C.郡县制的确立 D.科举制的完善15、右图是我国古人绘制的《举子看榜图》。它所反映的选官用人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之一是A.强化了任人唯亲的现象 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迟滞了官僚体制的成熟 D.巩固了门第选官的制度16、山东省素有齐鲁大地之称,这主要来源于A、西周分封 B、古代地名 C、甲骨文记载 D、大汶口文化17、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中央集权18、.“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是在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有一名篇《封建论》,他“论”的可能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19、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A.郡县制、设置中朝 B.郡国并行制、“推恩令”C.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 D.郡县制、设刺史2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1、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2、“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制举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23、下图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A.君主专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4、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5、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40分,26题12分、27题20分、28题18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材料二】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秦朝建立的什么制度?此制度突出特征是什么?(6分)(2)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个机构叫什么?这个机构的设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材料一作者对此看法如何?(10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6分)(3)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417950.html

相关阅读:2018高一历史寒假作业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