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必修Ⅱ教学案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其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
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革”等。
2、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
【知识梳理】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1949-1956)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2、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3、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并举)
内容: “一化三改造”/“一体两翼”: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实践(1)一五(1953——1957年)
①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②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农 业--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①内容 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政策:和平赎买)
②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中心任务。)
④局限: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遗留了一些问题。
5、政治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证。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底至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
1、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1956年)
(1)主要内容
①基本国情: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②基本矛盾: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意义:中共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它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出现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等中央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概况: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影响:①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
②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③导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4、调整:八字方针
(1)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
5、期间经济建设的成就
曲折发展的十年,中国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新修铁路约八千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三、“十年动乱”(1966-1976)中的国民经济——劫难
1、原因:“左” 倾错误膨胀,干扰了国民经济建设。
2、“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的表现:
3、周恩和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
4、“革”的影响
(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
【合作探究】
1、列举1956—1966年,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与失败。
成功: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③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
失败:①大跃进运动②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2、“革”十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④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本测评】
一、选择题
( B )1、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D )2、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 D )3、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 A )4、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的客观实际
B.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C.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 C )5、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 D )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是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帝国主义的封锁
C.中苏关系的破裂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 )7、“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A )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化大革命”的共同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阅读下列
13、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农民组织起,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
材料二 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继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建立起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三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回答:
①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
集体化道路。
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互助合作符合农民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材料三反映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强迫农民入社,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从当时生产力水平出发,实事求是。
【史论共享】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0世纪70年代,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受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42068.html
相关阅读: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