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成安一中2015—201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5分,共75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B.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C.用氏族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D.嫡长子总是不同等级的大宗,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及政治上的特权 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新 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4、?“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6、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7、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8、?“相”是中国古代帝王的重要政治助手。下列与“相”的权位最相符的是A.唐朝的兵部尚书B.宋朝的同平章事? C.明朝的进士D.清朝的军机大臣 9、?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嗜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 1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11、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1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位于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原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观察下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18、第二资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在于 A.开放口岸太少B.中国人不习惯用洋货 C.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19、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破坏了世界经济,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工业革命世界各地区生活方式趋于同化,民族性逐渐消亡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了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21、下图反映了1895年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22、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23、.“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4、?“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894年光绪帝写这副挽联祭奠的海军将领是A.刘永福? B.左宗棠 C.邓世昌? D.邱逢甲 31、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 116 105人。这说明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C.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党军队勇于牺牲,百战百胜 32、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3、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34、影片《一九四二》反映的是1942年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河南发生了一场灾难,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下列选项与1942年有关的是①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③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④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牺牲A.①③④ B. ②③ ?C.①② D. ①③ 35、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和居民30多万,而当今这一事件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如果要驳斥日本右翼势力这一谬论,最为有利的证据是?A、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老兵的日记? B南京惨案的遗址和当时记者现场拍的照片C、南京大屠杀辛存者的口述 ? D、现存的有关文献和档案 二、非选择题(25分)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 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 ——[英]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请回答:(1)据材料,“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维护这一制度,汉朝、魏晋南北朝和隋朝以后各是怎样从“文士贵族”中任用非世袭的文官系统的? (7分)(2)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应如何评价这种选官制度?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12分)(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6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题,每题2.5分,共75分)1、C。 2、D 3、A 4、C 5、A 6、C 7、B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C 15、16、B 17、C  18、D 19、B 20、A 21、C 22、D  23、B? 24、C 25、C26、B。27、D 28、A 29、C 30、B 二、非选择题(25分)38、(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汉朝是以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是以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以科举制。(6分)(2)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从政。(2分)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8分)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分割了权力。(2分)(3)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的衰落。(2分)特点:相权不断削弱乃至被废除,君主河北省成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498937.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