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专题检测试题(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1)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历史回眸
一、变动中的世界格局
  1.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走向衰落。
  3.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厂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
  二、“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方针。
  2.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朝鲜、捷克、波兰等lo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3.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领导人磋商了需要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4.1950年1月,周恩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
  1.1953年12月,周恩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4年,周恩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4~7月,周恩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4.1955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突破思路
本节包括变动中的世界格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三个子目。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我们应注意从纵向方面按时间顺序理清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线索,从横向方面注意不同阶段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和原则的坚定性,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不同阶段调整的是具体的外交方针,始终不变的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而言,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进行突破:
  (1)变动中的世界格局 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应结合《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示意图》等有关资料,在指导学生教科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等角度,归纳出影响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
  (2)“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和外交成就,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结合《共同纲领》规定外交总原则,说明当时的外交政策和方针。②指导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理解“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必要性和特定含义;结合毛泽东在《沦人民民主专政》中的论述,分析“一边倒”的必要性。③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通过指导学生教科书有关内容即可,不必展开。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外交总原则决定了外交政策,而方针则是外交政策的具体化,成就则是它们的重要成果。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 这部分主要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评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三大内容,属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周恩访问印度》等插图,结合出示的有关资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影响;至于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可以适当补充中国政府推动两次会议成功的有关史料,引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解析,说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正确性和历史贡献。

合作讨论1
从1949年1月到6月,毛泽东多次谈到:“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与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对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态度亦应在根本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关于中国对外政策,是打扫好房子再请客,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里,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结合有关知识思考:毛泽东主张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为什么主张在新中国初期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
  我的思路:首先应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本上的内容不难找到第一问的答案,其次应明确“新中国初期”这一时间范围,指的是建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段。作答时不要超出这一时间范围。需要注意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建国以始终未变的、基本的内容,但“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所以采取上述方针政策,正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国际形势要从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三个方面分析。
合作讨论2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使我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20世纪中期,新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我的思路:关于这一原则的实践及其成果要注意时间范围的限制,应包括这一时期的对中印、中缅关系的处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如果撇开时间限制,这一原则的实践结果也包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取得的一些外交成就,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鲜明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求同而不是求异的。”
  请思考:万隆会议上,中国同参加会议的亚非国家有哪些“同”和“异”?
  我的思路:相同点应从斗争对象,国家要求等方面分析,如: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化等。不同点可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思考。
  其实,今天的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同”和“异”,但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中国和亚非国家、乃至全世界各国,都能发展友好关系。事实证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是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和平共处的。
时空隧道1 新旧中国关于旅顺、大连问题的解决办法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借条约》(1889年3月)
  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租地之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中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一一《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术,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一一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思维点睛:四段材料反映了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过程。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的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上述过程又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上述材料还表明,清政府、国民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说明,弱国无外交,各大国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时空隧道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实施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看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的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思维点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冲破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上述材料就是对这一历史背景的反映。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上、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材料二是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外交政策出发点的实际应用。在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上,周恩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亚非国家因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矛盾和分歧,为了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明确指出“求同”的基础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残酷掠夺,现在反对殖民主义;“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外交的务实策略,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印关系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制造的麻烦,中印两国于1950年正式建交后,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除边界问题外,还有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如在拉萨、亚东、江孜、噶大克等地驻有代表、商站,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江孜等交通要道驻有军队等。为解决这些问题,1953年底,中印两国进行谈判。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双方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根据协定,取消了印度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种种特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签订的主要协定及内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两国还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协定规定,在缔结对日和约后,苏联将不迟于1952年把中苏共管的中国长春铁路属于苏联的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给中国;苏联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军,并将该基地的全部设备移交给中国;中国政府偿付苏联从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之恢复和建设的费用;苏联租用或管辖的大连财产移交给中国。这些条约和协定的签订,确认了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盟关系,规定了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化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
周恩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摘录)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求同而不是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的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本,对于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我们很可以在这里提出如同苏联所提出的召开国际会议谋求解决的议案,请求会议加以讨论。……我们也很可以提议会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一,就很容易使我们的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一、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尖锐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激烈的斗争
    C.亚、非、拉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
    D.中国人民与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
  答案:B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3 我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的是 ………………………(  )
    A.平等互惠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互不侵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答案:B
  4 我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联合国大会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5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
    A.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与攻击共产主义的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C.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D.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答案:D
  6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与苏联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C
  7 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参加亚非会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答案:C
  8 周恩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答案:C
  9 新中国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外交人才
    B.始终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外交领域善于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D.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
  答案:B
  二、非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请回答:
  (1)材料二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出其具体内容。
  (2)“这些原则”是由谁首先提出的?
  (3)“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周恩。
  (3)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逐步得到亚非各国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1 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怎样开拓外交工作新局面的。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第一年里先后与苏联等10个国家建交。(2)1953年,周恩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推动会议取得了成功,扩大了中国的影响。(4)1955年,周恩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些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开拓了外交的新局面。
  12 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原因。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能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废除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50960.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