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点梳理】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服饰社会习俗
表现
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女装:
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男装:女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原因
特点
第15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梳理】近代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 诞生: 铁路建设 ,奠定了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铁路事业 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20世纪90年代,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居亚洲 ,世界 。 机车制造:交通工具的进步 ,汽车开始出现在 等大城市; 公路事业 , ,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公路交通获得较快发展。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在 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电报 20世纪初, 设立无线电报局,有线电报主要用于 目的,无线电报则供 。 1875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架设电报线开通第一部电话;通讯工具的进步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 设立电话公司。 电话 20世纪初,清政府在 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互联网【重难点突破】1.影响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生活有何影响?2.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民众的生活有何影响?第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考点梳理】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互联网的兴起。1.近代以报刊业的发展表现:(1)近代三次办报高潮(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时间
相联系的政治事
代表性的报刊
宣传的思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 、 、 、 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的 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 发挥了重要作用。(3)新中国成立后,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功能和作用: 中国第一部影片: 表现 电影 第一部有声电影: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2.影视业的发展 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电视 ,电视逐渐普及。 功能:
表现:
3.互联网的兴起 功能:
周一至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周六、日
0:30 午夜剧1:30 怀旧影院场2:30 夜读心灵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7:20 早知天下
8:00 体育直播间
8:20 做客中央台
8:40 财经在线
11:10 法治中国
12:35 体彩时间
12:40 中国质量报道(含整点新闻)
19:20 城乡纪实
20:30 天天福彩
20:35 小喇叭
22:30 神州夜航 (含整点新闻)
0:10 生活资讯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8:35 流行经典
9:30 娱乐周报
12:00 天天体彩
20:30 天天福彩
20:35 体育沙龙请回答:(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4分)(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4分)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分)参考答案:1.(1)特点:仍然传统,但也出现了自由恋爱与半中半洋的婚礼。原因:传统是因为处于旧王朝统治时期,封建礼俗根深蒂固;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海外及西方自由思想影响,但还不成气候。(2)力量:地方政府干预婚俗。推动:结婚要向政府申请“婚姻注册许可证”;取得健康检查证明书。(3)广东人的婚礼仪式越越多样化;说明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老百姓,个人的价值观也越越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4)随着经济和化的发展、习俗民风的移易,迎娶婚嫁的主题也产生着新的变化;广东百年婚俗由传统向现代时尚转变,虽有反复(如“革”期间),但总的说是不断进步的;(2分)异彩纷呈的嫁娶风俗包含着广东风情,丰富着岭南化。2.(1)材料一:革时期。(1分)依据:节目表中出现红小兵、红卫兵;节目的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烈,反映了极左思想泛滥。(1分)材料二:改革开放后。(1分)依据:出现关于彩票的节目;宣传法治;节目名称更加人性化。(1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需答出任意1点依据,均可1分)(2)材料一:①特点:节目呆板、枯燥、单调;强调意识形态、革命性。(2分)②原因:受“革”极左思潮影响。(1分)材料二:①特点:节目丰富多彩;关注民生,关注时政;注重时尚。(2分)②原因:改革开放。(1分)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53486.html
相关阅读: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