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案
【本节重点知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前期指导思想、主要阵地和活动基地;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主要表现;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的内容、主要代表;4、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代表人物及其文章;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影响)。
【知识结构】
一、背景
1、政治上: 失败后, 支持袁世凯复辟,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 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
3、思想上:①随着 的建立和 风气日盛, 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②辛亥革命使 思想深入人心;
③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 逆流。
二、兴起
1、标 志: 年 在 创办《 》(后来迁到 )
2、代 表 人 物:《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 、 、 等
3、前期指导思想: 和
4、主 要 阵 地:《 》
5、活 动 基 地: 任校长的 。
三、内容
1、提倡 和 ,反对 和 、 —— 和 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 提出。
2、提倡 ,反对 ∶①旧道德是指以 为代表的 。
②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的口号。
③ 的《狂人日记》揭示了 的吃人本质。
3、提倡 ,反对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
① 发表《文学 刍议》,提倡 ;
② 发表《文学 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由此开始。
四、发展(后期)
1、背 景:俄国 的胜利。
2、新 内 容:宣传 和 。
3、代表人物: ——1918年发表《 》,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 大旗。
五、影响
1、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近代第 次思想解放潮流)
2、 和 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 的发展;
3、对 的爆发起了 作用;
4、后期传播的 思想,为中国先进的 所接受,成为 、 的思想武器。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激进民主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它有三个突出特点:①全面批判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集中表现为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的彻底否定。②主张以文化作为革新社会的主要手段,认为政治革命并不能解决中国的民主化问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它并未给中国带来民主、自由,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是新的,而民众观念是旧的。③主张引进西方的思想文化来改变中国民众的精神状态。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进化论等作为思想武器,其进步意义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击破了封建复辟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扑,是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和局限性
①实质: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其直接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它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白话文为主要形式,对封建伦理道德发动了猛烈地攻击,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所以说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仍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 ②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的文化看法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3、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但其主张各有侧重: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则主要侧重于思想领域,强调人的个性解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来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及其认识
①第一阶段:A、时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B、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C、代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D、指导思想——“中体西用”;E、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制度和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②第二阶段:A、时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B、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C、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D、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E、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
③第三阶段:A、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B、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C、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D、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E、特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阶段,但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④说明:A、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梁启超概括为“先从器物上感觉出,再从制度上感觉出,再从文化上感觉出”。陈独秀概括为“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理论觉悟”三个阶段。B、向西方学习的道路没有走通,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后,从西方找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惟一正确的武器。
5、近代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①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它既未付诸实践,也未触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②洋务派继承了林、魏等人“师夷长技”的主张并将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
③早期维新派大多来自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进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④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⑤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使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有识之士放弃君主立宪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用民权、平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正统思想──儒家传统道德展开猛烈的批判,形成一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⑦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汲取前期新文化运动未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将其作为改造中国的有力武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54158.html
相关阅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