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选择题(60分)本卷共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2.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下列口号中最早明确地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 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年孙中山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 地面 ,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下列哪一运动动摇了这些“地底陈土”(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在某次烟标收藏博览会上,我们看到如下一组烟标专题展品,其反映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国民革命时期国共联合北伐 B.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实行战略转移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开展土地改革“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1.“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1.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会议,20年来解决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这里的“解决优势”的关键决策是( )A.力争和平谈判的主动权 B.实现工作重心向城市的转变C.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全力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 1. 近代以来的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太平大国建都 ②《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 ④见证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②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③中国军事装备落后,英国武器先进 ④中国闭关自守,英国已在东方建立起殖民体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6.经过义和团运动,瓦西德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下列有关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C.革命的性质相同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D.共同支配中国.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2.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2.《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族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2.“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暂缺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581473.html
相关阅读:2019年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