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共90分)一、非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中,1——30题,每题1分,31——60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 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D.神权对立于王权 2.“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由此可见,族田义庄A.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C.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D.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修建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农业灌溉 B.方便军运输C.利于商旅通行 D.方便朝贡西汉前期相权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问题的措施是? A.设“中朝”B.置枢密院C.置刺史D.设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行政效率8.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 C.军机处D.礼部A.嘉庆 B.同治 C.道光 D.咸丰10.“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近代史上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摘自《蒋介石日记》)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因为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已消解C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D.深受一二?九运动影响15.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的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作战行动。这体现了( )A. 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B. 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国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16.“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太平天国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C.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19.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A.三权分立 B.总统制 C.主权在民 D.责任内阁制21.“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 )A.公车上书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22.美国战地记者斯诺访问延安后,断言“中国人已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他所说的“土生土长的共产主义”的局面开创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23.下列对中共会议的论述中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共一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起义C.遵义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中共八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4.一位人士为自己写自传时,叙述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此时期这人参加了(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25.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 )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实现了国民当家作主26.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7.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28.如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29.《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30.“文革期间,党政机关遭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反派无视法律、破坏法律。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A.文革的全面发动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澳门回归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交往C.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D.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33.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34. 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可以“用主权换治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35.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36.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37. 如图所示,某一外交理念提出50周年之际,中国 驻印度大使华君铎在新德里举行盛大招待会。他在致词中说:“50年前的6月28、29日……三国领导人首次正式提出……”其中“三国”除中国、印度外,还有( )A.越南 B.朝鲜 C.老挝 D.缅甸38. 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593720.html

相关阅读:高一年级历史下册暑假作业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