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梁山某重点中学2015—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史料记述,徐德琼(1822-1873年),名瑞珩,号荣村,广东香山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1851年,他以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引起轰动,一举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徐德琼“坊”“市”界限,形成街市 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4.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问世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有的学者认为“从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当时的“全球化”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C.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D.美洲和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6. 费正清认为: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洋务运动的破产 D.各种救国思想盛行 7. 1904 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8. 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9. 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最确切的是()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年份香港日本及台湾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苏联其他19361.916.619.611.715.91.90.132.319471.81.750.16..20.338.0(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10.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这“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的出现是由于()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①洋务运动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②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③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没有直接的关系 ④两种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近代企业(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12.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 ②各列强忙于战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③爱国心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 ④封建帝制被推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13.下列对1958年总路线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①④14.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15.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 从《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北方87%76%61%68%50%29%26%南方13%24%39%32%50%71%74%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各地发生战争的频度B.隋唐时期南方发展程度不如魏晋南北朝C.东部沿海地区是各政治势力的必争之地D.唐宋以后农民起义主要发生于南方地区①用青铜器物装饰客厅 ②人们用焦碳冶炼生铁③平民百姓穿棉衣赏雪 ④官僚穿丝绸衣服宴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 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的状况 ②唐政府征收茶税的现象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9.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 B.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C.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20.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21.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D.反腐倡廉的政策22.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23.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C.“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24. 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率领船队从欧洲抵达非洲最南端海角的是(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25.15~16世纪,西欧人掀起开辟新航路热潮的根源在于()A.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B.《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26. 从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期,海上殖民霸权几度易手,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西班牙—英国—荷兰B. 西班牙—荷兰—英国 C. 法国—英国—荷兰 D. 法国—西班牙—英国27. 早期的殖民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了殖民国家的实力 B.满足了封建主的奢侈生活C.引起了“商业革命” D.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28. 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可能在(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 D.20世纪早期29. 1851年左右的伦敦人能看到的工业成果是( )A....30. 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二、非选择题(共两题,每题20分,共40分。)31.(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摘录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分)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山东省济宁市梁山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603812.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