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4.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D.派驻通判
5.《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6.上(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协调参加政事削弱相权
C.挑选地方士兵组建军禁军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员
7.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天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粱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统统提成为王。对汉景帝的做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皇帝关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忠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疆国梁国迅速发展
9.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10.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短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D.转运使
11.《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弊大于利
C.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D.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12.《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的不断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4.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
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
15.“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曾经( )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16.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大臣地位不断削弱
17.据文献资料记载:宋时有州官田登,州境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讳制度
18.我国现行的“省”这种行政区划是由下列哪种制度演变而来的(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19.自秦建制以来,历代王朝一方面以丞相(宰相)作为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另一方面在机制上削弱宰相的权力。下列哪些措施符合这一特征( )
①西汉设置“中朝”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明朝设立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 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 )
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④相权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22.(2010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5题)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吏部
23.下列关于古代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B.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
D.万民法是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公民的法律
24.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25.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 )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26.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A.原告:奴隶;被告: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B.原告:罗马帝国公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C.原告:罗马帝国公民;被告: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D.原告: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2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的实行取代了地方上的社会秩序
B.罗马法官严格依据罗马法进行判决
C.罗马帝国法官众多,办案效率高
D.罗马法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28.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在古代希腊、罗马,各阶层都享有民主权利
C.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全体国民的民主
D.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2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如果手或者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300阿司,如为奴隶,则为150阿司”。由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十二铜表法》重点保护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B.《十二铜表法》本质上是自由人对奴隶阶级的统治工具
C.《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D.《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的标题有可能是“伤害法”
30.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他依据的是( )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查实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31.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 )
A.古希腊法律 B.罗马法 C.基督教会法 D.雅典民主制度
32.《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 B.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C.此规定包含的原则影响深远 D.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制度
33.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不予受理
34.罗马法之《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材料表明( )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查士丁尼法典》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D.《查士丁尼法典》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35.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说明两者的关系。(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2分)
37.“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熟悉的。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4分)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3分)
材料二 罗马在其政治原则方面最伟大的建树是认真地制定法典。罗马法提供了对于帝国任何地区的公民都适用的普遍法律系统,这便利了商业的发展。罗马的法学家们仔细地构筑了通用的法律准则……这为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是历史上最普遍适用的法律系统之一。
罗马法律主要集中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家庭稳定。它也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马法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三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3)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内容,说明“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在政治建树上的主要体现。(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75136.html
相关阅读: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