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高一生物寒假作业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寒假里是学生提升自己成绩的关键时间,学生们可以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充电,下面是高中高一生物寒假作业,以供大家参考练习。

1.[河北广平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

答案:B

2.[湖南师大附中联考]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

B.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C.a基因频率的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

解析: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则A的基因频率为5%,说明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但并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的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答案:D

3.[安徽名校联考]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图示中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是()

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的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答案:A

4.[湖南雅礼中学期末]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180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

A.7.5% B.10%

C.15% D.1%

解析: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为XB+Xb=9001+9002=2700(女性每人含两个X基因,男性每人含一个X基因),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81+32+131=27(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都有一个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Xb),从而可推出全体学生色盲基因的频率=(27/2700)100%=1%。

答案:D

5.[郑州质检]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50% B.60%

C.45% D.40%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后代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当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有9/10的A_B_与1/10的aabb,在9/10的A_B_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3/10,Aa个体占其中的2/3,即6/10,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即AA占30%,Aa占60%,aa占10%,由此可推得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1/260%(Aa)=60%。

答案:B

6.[大连高三质检]如表所示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

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解析:由表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随时间的推移,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该种群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故1970年Aa基因型的频率不是1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答案:C

7.[安庆质检]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

解析: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其仅对隐性纯合子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其对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起作用,则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和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答案:C

8.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的组成发生显著差异

C.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解析: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的组成发生显著差异;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B

10.[潍坊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11.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个体适应环境,有的不适应;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答案:A

12.下列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野生物种的灭绝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

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中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时还会导致稳定性降低;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中有利的基因,使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答案:B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了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性的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了突变个体。

答案:C

14.超级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它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必然结果,细菌出现耐药性正成为全球性问题。

(1)细菌抗病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菌中由于突变形成抗药性变异,使用抗生素对抗药变异进行了选择,抗药变异菌生存繁殖,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细菌表现出抗药性。有性生殖的生物杂合子中存在隐性基因,因而不易淘汰。

答案:(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很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存下来

15.[海南模拟]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a基因的频率为0.41/2+0.3=0.5,A的基因频率为0.5。根据遗传平衡理论aa的基因型频率=0.52=0.25。若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AA=0.3+0.41/4=0.4、A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同样进行相同基因型之间交配,后代中基因型频率AA=0.4+0.21/4=0.45、Aa=0.21/2=0.1、aa=0.4+0.21/4=0.45。可见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答案:(1)0.5 (2)足够大 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16.蚱蜢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危害禾本科植物,多分散在田边、草丛中活动。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蚱蜢多为绿色,生活在干草丛中的蚱蜢多为黄褐色。为证实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选择绿草丛区A和________区B。

收集蚱蜢,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若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捕捉蚱蜢,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下表。根据表内数据绘制A、B两区域不同体色蚱蜢回收率的柱形图。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与评论:

由于季节的变化,使绿草丛区变为干草丛区,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蚱蜢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蚱蜢的绿色与黄褐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杂交。F1中绿色蚱蜢与黄褐色蚱蜢的数量比为11。

请利用F1的蚱蜢,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a.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果与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研究两种体色的蚱蜢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 (2)实验应该选择绿草丛区与干草丛区进行对比,收集绿色蚱蜢和黄褐色蚱蜢标记并释放到相应的所选区域。(3)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绘制柱形图即可,注意要有图例说明。(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较多,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较多。(5)绿草丛区、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生活在其中的蚱蜢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不易被捕食,存活数量较多。选取多对绿色蚱蜢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若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绿色为隐性性状;也可选多对黄褐色蚱蜢雌雄个体进行交配。

答案:(1)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2)干草丛 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蚱蜢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中

(3)如下图

(4)在绿草丛区,绿色蚱蜢数量占优势;在干草丛区,黄褐色蚱蜢数量占优势

(5)绿草丛区和干草丛区的草颜色不同,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体色的蚱蜢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a.选择F1的多对雌雄绿色蚱蜢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b.若后代出现黄褐色蚱蜢,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绿色蚱蜢,则绿色为隐性性状

以上是高中高一生物寒假作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763741.html

相关阅读:准高一语文暑假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