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诗中体现(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3.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5.“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7.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 )A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 ?D.直接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8.“汉承秦制”也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9. 唐代张三及第后,在中央负责政令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的工作,当时他应该任职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10. 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分割宰相权力 C.削弱地方权力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1.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12.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令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3.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经过专题一的学习,小梅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A.周武王与分封制 B.秦始皇与“焚书”“坑儒” C.汉武帝与内阁 D.元朝与行省制度16.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行政管理 B.访贫问苦C.监察官吏 D.缉捕侦查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①《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②三国的目的是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③体现了三国的仗义执言 ④体现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4.右图是近代西方国家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巴黎和会25.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人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 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 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26.右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7.卷1900年6月21。6月26(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30.“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32.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33.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日本)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此建议书导致了哪一事件的爆发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34.“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争 取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35.某同学在《的影评》中写道:“从一开篇就真实地让人们体会到了那个裸露在狼群末日危城里弥漫着的恐惧和绝望,被炮弹蹂躏的千年古城墙,弃守的军队踩踏着同胞尸体的溃败,这种恐惧和绝望自始至终地攫取着人们,从放弃抵抗到寻求庇护再到任人宰割……”看完了这部电影,你最大的感触是 ( ) A.以牙还牙,攻打日本 B.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C.已成过去,无须提及 D.悲伤痛苦,无言以对36.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37.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38.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淤沪会战的积极作用是 (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39.(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作用?(2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2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领土之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一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 国战场(不合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764913.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题[1]